
一有时间姜巍就爱看书

2007年晨报记者为小姜巍过生日

姜巍与代理妈妈李桂兰
东北网7月18日讯 曾经被母亲禁锢在黑屋中15年的姜巍自七年前被解救以来,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凭借自身的努力,姜巍在今年高考中取得472分的成绩,报考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就在“代理妈妈”李桂兰四处为姜巍筹集学费时,姜巍的妈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失去妈妈的姜巍成了孤儿,同时也没有了经济来源。姜巍能否顺利走入大学校园?
妈妈去世姜巍成孤儿
2005年,被患有精神病妈妈关在自家小屋里15年的女孩姜巍在本报记者帮助下顺利被解救。7年后,姜巍参加了今年的高考,为了实现作家梦,她报考了哈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然而,就在姜巍和代理妈妈李桂兰忙着筹集学费时,姜巍的妈妈姜滨蓝7月6日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人世。
尽管姜巍今年已经23岁,但对于妈妈的突然去世,姜巍仍然手足无措,呆呆地站在李妈妈身边无助地望着她,还经常念叨着:“妈妈去哪了?”姜巍的舅舅甚至不愿意见姜滨蓝最后一眼,更别说帮忙处理丧事。只有李桂兰跑前跑后忙着开证明、办手续,张罗着姜滨兰的身后事。
17日,记者在香坊区聚宝小区见到了姜巍和她的代理妈妈李桂兰。姜巍正在整理自己的小房间。有点腼腆的她见到记者最初只是点点头,但当她听说是黑龙江晨报的记者,立即露出灿烂的笑容扑过来,亲热地拉着记者走进她的小屋。
尽管姜巍对妈妈的很多记忆是“害怕”,可当妈妈突然去世时,还是让她很难过。“原来有亲生妈妈在,我只要你叫李妈妈,以后我就是你亲妈妈,我要看着你结婚生子……陪你走人生的每一步。”李桂兰对姜巍说。
李桂兰抹着眼泪告诉记者,这孩子太可怜了,刚被解救不久,爸爸就因病去世。家里的舅舅和姨妈也不不知所踪,如今真是成了孤儿。
“妈妈清醒时会教我读书写字”
姜巍伤心地说,当年妈妈禁锢她,也教她读书写字,其实还是保护她、爱她的,只是妈妈的疾病导致举动有些偏执。
姜巍的妈妈姜滨蓝高中毕业下乡,与当地农民景忠震结了婚。1979年返城后,姜滨蓝在夜大自修了两个本科学历。景忠震没有文化,也没有户口,一直靠到处打零工来维持生活。20世纪90年代初,姜滨蓝患了肺结核,长期打针吃药,耳朵开始失聪,在单位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此后,姜滨蓝便开始精神失常,景忠震也离开了家。
姜巍记得,爸爸想来探访,妈妈不同意。开始的几年里,妈妈还让同父异母的妹妹看望她们母女,在1998年的一天,景忠震突然回到哈尔滨,并在邻居帮忙下撬开房门试图探望孩子,这让姜滨蓝变得狂躁不堪。就是从那时起,那扇房门便紧紧地锁上了,再也没有人打开过。
姜巍说,开始妈妈清醒的时候还会教教她拼音,但是学算术时自己却笨得要死,因此没少挨打。自从学会了拼音,姜巍就试着去读家里的书。但是妈妈把大部分书都藏在床底下。姜巍每天趁着妈妈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看书,看完了放在外面的书,又想办法偷偷地找床底下的书。偶尔清醒时,妈妈会自言自语或者干点家务活儿,这时候姜巍也是抓紧时间看书。《东周列国志》、《列宁回忆录》等等都是那时候看的。
2004年,妈妈在清醒时会在楼上向楼下的粮店买一些大米,趁着买粮的机会,小姜巍和粮店的叔叔偷偷通信,还拜托他偷偷地给自己弄了几本书,后来被妈妈发现后,联系就此中断了。2005年,姜巍的表姐开始给姜巍写信,大概写了三封信,她偷偷地将信藏在妈妈买东西的兜子里,生怕妈妈发现。
“有时我也帮妈妈收拾一下床铺,然后穿好衣服、鞋子,戴上帽子、头巾和口罩,找个小板凳坐在地上,等妈妈把饭做好、吃完饭,天也就黑了……每天两顿大米饭,可我不想吃,吃不下去。妈妈腌的咸菜有臭味,我不喜欢,不过也吃一点……实在吃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倒点凉水把饭泡一泡吃。”谈起当年的生活,姜巍仍记忆犹新。
在好心人关怀下成长
2005年,小姜巍的遭遇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姜巍成功解救出来,将她的妈妈送到了医院治疗。社区的李桂兰承担起照顾姜巍的义务,成了姜巍的代理妈妈。本报记者也曾多年照顾姜巍,从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帮助,并一直关注姜巍的学习情况。
李桂兰回忆说,姜巍被解救后,姜巍的舅舅找到曾当过社区主任的她寻求帮助,希望给姜巍找到个寄养的家庭,并承诺每月给300元费用。李桂兰跑了很多居民家,磨破了嘴皮,也没有找到适合收养姜巍的家庭。
“我永远忘不了刚见姜巍时,她瘦骨嶙峋楚楚可怜的模样。”李桂兰说,从认识红绿灯斑马线到与人见面要问好,李桂兰一点一点地教姜巍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她把姜巍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她的生活起居。七年间,姜巍的舅舅代领姜巍妈妈的工资,断断续续地给姜巍支付过两年生活费,每月300元。
2007年,姜巍患了耳部肿瘤,为赚钱给姜巍治病,李桂兰卖过冰棍、包子,当过陪护、保姆。2009年,姜巍在哈市香坊区法律援助中心帮助下要回了妈妈每月900元的工资,暂时解决了生活问题。
现在姜巍的妈妈去世了,除了带走了对女儿的思念,姜巍再也无法领取妈妈的工资作为自己的生活费,这对于将上大学的姜巍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再难也要让“女儿”上大学
“姜巍从小就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我一定要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姜巍的代理妈妈李桂兰说,让姜巍实现梦想,首先要让女儿走进大学校园,但现在,姜巍的学费问题一直是她们的心病。
整个采访中,李桂兰不停地说:“我姑娘最优秀,我孩子是最好的。”她说,有的时候她也在想,自己和姜巍非亲非故没有任何血缘,这么辛苦为她值不值得。但每次当姜巍拿回一张张奖状的时候,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用4年时间完成小学、初中9年课程的姜巍中考时考了438.8分,全校第2名。后来,香坊区教育局将她安排到了哈市重点中学122中,免去了一切学杂费,每月还补助姜巍200元。姜巍学习非常刻苦,课后还常常到办公室请教老师。每天都背单词到半夜。她的书和练习册总是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得满满的。
姜巍的文笔在学校是有口皆碑的,几乎她的每一篇作文都会被当作范文。姜巍还经常写诗,她行文流畅、思想深刻,写作水平让很多教她的老师都自叹不如。
自从知道姜巍的高考成绩后,李桂兰就开始每天为学费奔波。她说,刚才她正准备出门到社区的一个企业去看看,能不能给姜巍筹点学费。她随身带着一个手提袋,装的都是姜巍历年的获奖证书和她手写的姜巍的情况介绍以及求助信。每天早上7点李桂兰就出门跑社区、跑企业,一切有可能给姜巍提供帮助的个人和企业她都不漏掉。李妈妈说,“我姑娘考了这些分,已经很不容易了,别人家的孩子学了12年,而她只学了7年。”
得知分数后,姜巍哭了,她觉得自己没考好,特别对不起李桂兰。“那种无助让我特别心疼,所以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让她读完大学,能独立生活。”李桂兰含着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