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桑拿天扫马路 记者体验环卫工人辛苦
2012-07-19 09:01:4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吴雨桐 孙晓凡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清扫队队长教记者如何做好保洁工的工作

  记者体验环卫工人的一天

  东北网7月19日讯 17日上午,记者来到哈市南岗区和兴路与清滨路交汇路段,和环卫工人们一起清扫街路,体验环卫工人的辛苦。在记者开始清扫工作前,负责该路段清扫工作的清扫队队长特意叮嘱我们,一定要带好帽子和水预防中暑,清扫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半小时浑身出透汗

  17日,哈市最高温度为33摄氏度,站在街路上会感觉到烈日的炙烤,偶尔吹过的风也都是闷热的。记者在工作间换工作服的时候,脸上已经开始有汗珠流下。环卫工作服都是长衣、长裤,上面还带有反光条,穿上感觉闷热。换好工作服,带上遮阳帽、手套后,拿起清扫工具,询问清扫队队长如何使用清扫工具后,开始工作了。

  10时10分,开始对南岗区和兴路路段进行保洁清理。左手拿着带杆的保洁袋,右手拿着扫帚,看见有垃圾就弯腰把它们扫起。刚开始清扫时,总是感觉工具不顺手,一张纸屑、一个塑料袋都要扫两三次才能扫进保洁袋。清扫了一些垃圾后,手上的工具才得心应手。不过起初拿着扫帚和保洁袋时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半个小时过后,边走边扫了路面1000米后,手里的工具越来越沉。

  天气炎热,清扫过程中总是感觉口渴,只好频频喝水,但是喝下去的水很快就变成汗水再次流出来。不到半个小时,记者已经喝完了一瓶水,水喝多了,汗流的更多,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衣服也贴在了皮肤上,汗顺着额头直往下流。把工具放到一边,用戴着手套的手擦拭脸上的汗水,手套上灰和汗已经混杂到了一起,擦到脸上只觉得热乎乎。

  据环卫工人估计,中午的地表温度大概能有38摄氏度。


  车流中捡垃圾很危险

  一辆行驶的出租车,司机扔出一个带着塑料包装袋的物品。趁着车辆少,记者飞快地跑向马路中央,环顾左右后弯腰拣起塑料包装袋。要返回路边的时候,车辆又多了起来,在马路中央站了1分钟。看到汽车从身边经过很紧张,车辆少了才跑回路边。这一跑一拾,浑身自里向外散发着热气。

  “说你们干不了吧,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正常的,平时我们一干就是4个小时,才能吃饭休息,暴晒、严寒,不管什么天气都是如此。去马路中央捡垃圾一定要慎重,避免出现意外事故。”环卫工人杨师傅说。

  如厕临街商家态度迥异

  常年负责这一路段清扫的环卫工人王师傅告诉记者:“我们平时都会尽量节制自己喝水,一是清扫的时候不方便携带水,二是喝水太多总想去厕所,影响清扫工作,还容易出汗。夏天天气热,我每天回家的时候衣服都是湿透的。”

  当记者干了50分钟后感觉实在是干不动了,放下工具,准备休息一下。此时已经全身是汗,腰酸手疼,感觉体力快要透支了。

  趁休息上趟厕所。11时10分,记者来到了清滨路上的一家狗肉馆,问坐在门口的服务员是否可以借用一下厕所,他说:“你最好往前走,那边有一个公厕。”记者步行3分钟才上了公厕。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和兴路上的喜洋洋火锅,推开门问服务员洗手间在哪里,是否可以借用,服务员热情地给记者指了一下店内的洗手间。

  环卫工人王师傅说:“和兴路上的公厕比较多,平时基本都上公厕,除非拉肚子迫不得已才会去借用商家的厕所,有的商家不让用,有的让用。有时我们会把带的水放到熟悉的商家,想喝的时候去取,如果随身携带太沉了,放到路边会被人当垃圾见拎走。”

  小商贩随地扔垃圾

  11时55分,几个上午在清滨路摆摊,卖香瓜和蔬菜的商贩撤摊了,卖香瓜的留下了一袋烂了的香瓜,地上的烂菜叶也不少。记者看着这满地的垃圾,真让人头疼,只能蹲下身用扫帚把这些垃圾扫进保洁袋。菜叶很分散,记者只好用手把菜叶抓进保洁袋。一只手拎着满是垃圾的保洁袋,另一只手提着被丢弃的烂香瓜,走了500多米,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负责该路段的环卫工人王师傅说:“我每天都要来回清扫10多次,尽量保持街面干净。有时候一些商家将垃圾扔在门前,如果是用塑料袋装好的,我们可以直接收走扔掉,但有一些商家将垃圾扔在门口,我们清扫起来很不方便。”

  据环卫工人杨师傅介绍说,和兴路、清滨路附近学校多,沿街的小商小贩也多,客人用过的纸、竹签子、包装袋等各种垃圾到处乱扔,这些都得由环卫工人来收拾,往往是一劝阻就挨骂,“我们不扔要你们干什么”“爱扫不扫,我们又没让你扫”“你们不就是干这个的吗?”“怎么这么多话”这些话,我们都经常听到。现在我们也不劝了,有垃圾就收拾。如果小商贩和吃客都能不乱扔,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会减轻不少。

  2小时捡50个烟头

  在记者清扫街路的2个多小时里,沿街捡起的烟头就有50多个,当记者扫完一遍原路返回打扫时,沿街又出现了十几个烟头,还有很多用过的面巾纸和冰棍杆等。

  记者发现,有些市民沿途行走或等人、休息时总喜欢点上一根烟,抽完的烟头经常是随手扔在地上。天气炎热,很多市民都会买根冰棍解渴,可能是怕影响街面环境卫生,一些人就把冰棍杆和擦手、擦汗用过的纸巾扔在街边的花坛、树丛里。

  在中午休息期间,环卫工人告诉记者,现在扫街工具比以前先进了,有机械化的清扫车——洒水、吸灰、扫垃圾,它都可以完成。主要街路可以机械化作业,抡大扫帚扫街的大场面少了。但清扫车扫不到的边边角角、人行道和背街背巷,都要由环卫工人来清扫。现在要求不能有卫生死角,果皮箱等公共设施要每天擦、街路有垃圾要随时清扫。“现在环卫工人最主要的工作是保洁,但辛苦程度没有变化。”环卫工作人员王刚说。

  在清扫街路期间,一手机卖场门前营业员正在发传单,很多途经这里的市民接过传单后只是随便看几眼,就会随手将传单扔在地上,而环卫工人却要顶着酷暑一次次弯腰起身将传单拾起。其实路边就有垃圾桶,多走几步就可以扔到垃圾桶里。作为商家要尽量少发传单,城市的清洁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