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3日讯 在宝清县朝阳乡灯塔村的一处水稻田里,村党支部党员和几位离任的老支书们正在为应对近期天气炎热引起的旱情忙碌着,他们分成三组,深入稻田实地查看旱情,制定下一步的抗旱保苗办法。
朝阳乡党委书记于志军介绍说,现在村干部们的工作热情高涨,开展工作特别顺利。“2008年以前,村支书们的状态可不是现在的样子。过去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比较忙,压力大,工资待遇低,自从‘头雁工程’实施以来,工作有了新目标,增加了工作热情。”
“头雁工程”是宝清县2008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村支部书记激励办法,即从全县范围内选拔10个表现突出的村子作为“头雁村”,从村支部书记中选拔10名“头雁村党支部书记”,每月增加定补400元,如果连续6年被评为“头雁党支部书记”,离任后仍可享受每月定补400元直至终身。
随着头雁工程的开展,一些先进村开始崭露头角。村支部书记纷纷带领村民搞特色种植,开展新农村建设,水稻专业村、白瓜子专业村、招商村、村容村貌先进村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2011年,宝清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3万元,是2006年的2.6倍。
宝清县只是双鸭山市实施农村激励保障机制的一个缩影。针对多年来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待遇低下等问题,双鸭山市从实实在在的奖励政策和保障机制入手,免除了广大村党支部书记的后顾之忧,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全市三农工作注入了不竭动力。各县区财政投入资金484万元,为全市1644名离任村书记发放离任补偿和离任补贴资金,占离任村书记总数的98.8%,为415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办理养老保险。目前,全市村党支部书记补贴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年9000元。
与此同时,这个市采取“党员+能人”、“理论+技能”、“学习+实践”、“域内+外埠”四种培训模式,共举办培训班36期,培训人员2385人次。通过成立专业技术协会,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实行党员、大户结对帮扶等措施,进一步发挥了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的“双带”作用。目前,全市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359人,占致富能手总数的8.9%,有1397名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有519名党员和致富带头人成为村级后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