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哈尔滨暴雨过后,红旗大街上部分车辆被淹。李越峰 摄
生活报7月24日讯 23日,为应对近期强降水可能造成城市内涝的形势,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排水公司,特别针对城区内21处易涝点提出4大办法缓解易涝点积水问题。
建调蓄池缓解排水压力
在建国街与松树街交口,有一处严重易涝点,23日记者赶到现场时,排水工人正在对易涝井周围进行清掏。排水公司顾乡分公司经理孙宝华介绍,一旦发生强降雨或持续降雨现象,该易涝点水深最深可达半米,积水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最长排除积水时间长达6-7小时。此处易涝原因主要由于地势低洼所致。
针对此类易涝点的解决方案,孙宝华介绍说,此处非常适合修建调蓄池,将支流无力排空的积水暂时储存,等大雨过后再进行缓流释放。在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调蓄池早已投入使用,对调控城市雨水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而在哈尔滨,还没有一个调蓄池。
改造泵站增大排水量
在先锋桥泵站,排水公司设施管理部副部长黄海波介绍,城市内先锋桥路段有两个积水点,一旦发生强降雨或持续降雨时,该易涝点水深可达1米。如果先锋桥泵站可以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排水量,可以有效缓解区域路段积水点的内涝程度。目前,哈市公用排水泵站20多个,总机排能力是119.75立方米/秒,可抵御中雨降水量的排泄能力,但一旦发生强降雨或者持续大雨,泵站的排水能力就会严重不足。
更换老管线增大口径
记者从供排水集团获悉,哈市现有排水管线长度为1213公里,排水管线覆盖率不到70%,距离国家标准相差很远,有些二三类街道甚至没有任何排水设施。同时,地下有近三成超期服役的老化管线,在道外区,有的管线使用年限已近百年,这些管线严重老化,有些甚至导致路面坍塌。
黄海波说,除了老旧管线外,地下的排水管线也因修建年份、所属建设单位的不同,粗细也有差别,有些老旧路段的排水管线口径较小,却承担较重的排水任务,最终造成水流不畅。
经过对易涝点的调研,黄海波认为,在法国巴黎等先进城市,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可以驾驶一辆轿车通过,哈尔滨排水管线完全可以借鉴此法,及时更换老旧管线,并趁机增大管线口径,长远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采用雨污分离排水系统
目前,老城区大部分排水管线是生活污水和雨水合并使用同一管线,在截流管道基本满流的状况下,降雨时生活污水和强降雨水合流,在管道内易形成顶托,截流管线托顶,影响排水流速,造成路面积水。排水公司党群部部长韩剑鹏介绍,目前,哈市很多新建城区已经考虑到此问题,比如群力新区的排水管网建设,就是采用雨污分离的新型排水系统,设立单独排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目前运行效果不错。哈市新城区改造可借鉴此法,全部采用雨污分离系统,增加排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