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4日讯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多年来,佳木斯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提升,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连续七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对人民子弟兵有着浓得化不开的军民鱼水深情,广大驻地官兵对佳木斯人民也饱含着亲人般的爱。全市军民正在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全市广大军民珍视用血汗书写的“东北小延安”英雄美誉,珍惜用艰辛赢得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中共佳木斯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争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奋斗目标以及双拥工作“由常规推进转向服务中心,由常规落实转向创新发展,为发展生产力和提高战斗力服务,为军民长远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为完成中心任务和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制定了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四年规划。要求全市上下不断创新思维、创新工作、创新方式、创新机制,高起点筹划双拥工作,高标准展开双拥工作,高质量推进双拥工作,保证双拥创建活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佳木斯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奋斗目标:构筑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格局,打造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品牌,建设独具特色的双拥文化体系,发挥惠军利民强边固防的优势。明确了佳木斯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具体工作:
———凝聚军地共识、军民融合发展。要充分认识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战略思想,是对历史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是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融合军地共同发展的思想观念,融合应战能力和应急能力建设,融合国防人力资源开发和地方人力资源开发,融合军队基础设施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军队服务体系和地方服务体系建设,融合部队精神文明建设和地方和谐社会建设。
———打造核心品牌、扩大政治影响。真正把双拥工作打造成全市过得硬、叫得响、站得住,效能大的政治文明建设核心品牌。军地双方要形成“城市名片再多,全国双拥模范城这张名片是政治含量最高的城市名片;品牌再多,全国双拥模范城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政治品牌”意识,把双拥模范城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升到最具竞争力、影响力的“核心品牌战略”上来。
———建设双拥文化,力求独具特色。坚持以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爱国拥军、牺牲奉献”的抗联精神、东北小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为主基调,把全市军民几十年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基本经验和动人事迹总结出来,宣传出去,并从文学作品、文艺创作等多个角度加以提练升华,形成独具魅力的佳木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
———着眼惠军利民,突出强边固防。抓好拥军优属工程二十项,全力支持部队完成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任务,深入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协助驻军部队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训练,支持驻军科技强军,配合部队完成演习、执勤处突、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多样化任务,大力支援驻军搞好军事工程建设,保证向部队输送优秀兵员和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探索军人社保、医保、住房等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新举措。同时开展拥政爱民项目十八个,积极利用部队的人才、装备、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支援地方建设,为人民造福、为驻地兴力,支持改善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做一些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帮民富的好事实事。军地共同抓好十六个重点,以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目标实现。市委、市政府把学习双拥模范城(县)考核标准等上级文件精神纳入中心组学习,列入议事日程,并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学习,掌握精神、把握要点、明确责任。继续把考核作为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在细化量化考评标准上,遵循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融合、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缺啥补啥与有啥强啥相同步、放开公开与公平公正相一致、看过去基础与看发展进步相互换的原则。在考评中,坚持“认认真真检考、实实在在打分,结合实际研究、站在全局指导”的方式,半年普遍检查,年终综合考评做到指问题、揭矛盾,抓特色、出经验,传帮带、促发展。
今年以来,佳木斯市开展了“双拥理论研究年、双拥经验总结年、双拥典型表彰年”活动,拓展丰富了“千里双拥水道”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分批分期组织了军地各行各业开展“千里双拥水道边疆行”活动,为互帮、互学、互促、互进搭建舞台。部队活化了爱东极热土、爱三江人民、爱秀美佳木斯,珍惜双拥模范城、珍惜军民鱼水情的“三热爱、二珍惜”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并使之成为了官兵的自觉行动,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捐款20多万元。上半年,在国家、省级新闻媒体发表双拥稿件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