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逆势中发展 挑战中上扬
2012-07-26 08:59: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继祥 李德成 李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20.3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一季度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751亿元,同比增长29.5%,增收171亿元。国税收入实现467.3亿元,同比增长27.8%;地税收入实现185.3亿元,同比增长26.9%

  黑龙江日报7月26日讯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呈现明显放缓迹象的大背景下,大庆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积极投身“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经济呈现增长加快、结构转优、质量向好的良好态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0.3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一季度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751亿元,同比增长29.5%,增收171亿元。

  突出发展实体经济,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筑牢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实体经济是大庆“重头戏”。上半年,在两大石化企业设备检修和石化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04.2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60%的份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85.9亿千瓦时,居全省第一位。大庆油田生产原油2000.2万吨、天然气17.6亿立方米,为经济稳增长筑牢基石。尤其是地方工业发展迅猛,地方规上工业同比增长22.6%,比一季度增幅提高6.5个百分点;产值超亿元的地方企业达77户,占地方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1.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潜力股”。坚持上项目强企业创品牌,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和各种要素向高新区等16个骨干工业园区集聚,加快企业壮大和产业发展,努力形成在全国乃至世界比较优势明显的新兴产业基地。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沃尔沃乘用车生产基地、5000吨晶硅电池切片、高端装备园等新兴产业项目139个,占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数的38%。

  现代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统筹抓好现代农业、绿色棚室、示范新村建设,打造龙江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东北一流的棚室果蔬生产基地。上半年,投资14.4亿元的2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6万栋新建棚室和60个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8亿余元,16个示范新村今年确保完成投资30亿元。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交通、金融、资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会展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上半年,全市开工绿地科技金融创新城、昆仑唐人中心、京北方金融数据处理中心、医药物流配送等高端服务业项目63个,占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数的17.2%。

  人口不到全省1/13, GDP占全省30%、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近60%的大庆,扛起了2012年龙江经济保增长的大旗。

  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产业项目建设方兴未艾,财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企业创新活力快速提升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3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4.8亿元,同比增长45.2%,比一季度增幅提高30.6个百分点;地方投资完成215.5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市投资总量的61.1%,比一季度比重提高26.9个百分点。

  产业项目达成后,每年都在创造利税。只有产业投资持续扩大,经济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今年全市落实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67个,总投资249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819亿元;列入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79个,总投资131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39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截至7月10日,产业项目已开复工328个,开复工率超过89%,完成投资236.4亿元;列入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79个,开复工率91%,完成投资134.8亿元。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751亿元,同比增长29.5%,增收171亿元。其中,上划中央级528.5亿元,增收120.8亿元,增长29.6%;上划省级110.1亿元,增收48.8亿元,增长79.5%。国税收入实现467.3亿元,同比增长27.8%,增收101.8亿元;国税收入占全省收入的63%,占全国国税收入的1.6%。地税收入实现185.3亿元,同比增长26.9%,增收39.3亿元;地税省级收入完成58.6亿元,同比增长147.4%。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优化升级、裂变发展。全市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中,高科技项目130个,占1/3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中,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79个,占比达44.3%,比去年提高6.4个百分点。上半年,大庆高新区建设高新技术重点产业项目82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390亿元,同比增长21%。

  文字、数据虽枯燥,内涵、意义却丰富。它标示着大庆继石油会战、石油高产稳产、“二次创业”二十年之后,又翻开了经济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宏伟画卷。

  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城乡市场持续繁荣活跃,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正在走向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

  去年年底,大庆第一座城市综合体、全省最大的购物中心——萨尔图万达广场正式开门营业。“7个月多来,我们这里日均客流3.2万人次、日均销售额170多万,每逢周末,客流量更是突破4万人次、销售额200万。”商场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商场购物环境优雅、国际国内名品云集,因此备受大庆市民的青睐,大庆人强大的市场消费能力可见一斑。

  大庆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大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9.7亿元,同比增长15.5%。来自人民银行大庆市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大庆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中的个人贷款余额为121.5亿元,其中用于住房、汽车等领域的消费贷款高达68.5亿元,占个人贷款余额总数的56.4%。

  盛夏七月,新玛特、百货大楼、中央商城等大型商场销售额屡创新高。刚刚启幕的中国(大庆)第五届湿地旅游文化节,把大庆旅游业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采摘节、啤酒节、帐篷节等一系列活动,俨然已经成为大庆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连环湖温泉景区、北国温泉养生基地、阿木塔风景区等精品旅游景点,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逐步实现了“大庆市民游起来,外地客人留下来”,极大地刺激了市场消费的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林甸和大同农产品果蔬物流中心、高新区物流园、新站物流园、太阳升物流园、昌升物流、“新华08”、联想科技城、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或即将投入使用,大庆又迎来了物流业、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新浪潮。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重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满足多层次民生需求,城乡居民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前提,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大庆在集中精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抓住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深入实施富民、素质、创业等“十大民生工程”和保障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的农村“双十工程”。今年,重点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十个方面问题,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办好十件实事的决定》,明确要集中办好幼儿入园、市民出行、小区环境、农民看病、大学生和退转军人就业、低收入群体住房、中小企业融资、社会化养老、物业供热、文化休闲十件民生实事。与此同时,着力抓好市容市貌、城乡结合部和居住区、交通秩序、公共聚集场所、建筑工地、集贸市场、景点景区、铁路沿线、油田矿区、城区空闲地等“十项环境”综合整治,深度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为把这些大事实事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细化任务分解,安排组织部门一线考察干部、纪检部门全程效能监察、督办部门动态跟踪落实,确保每件事都有市领导牵头抓,确保每件事都有部门组织落实,确保每件事都有专人负责推进,确保每件事都有工作形象进度,确保每件事都有考核奖惩,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今年投资183亿元,全力推进92项涉及公共设施、居住环境改善、科教文卫方面民生项目。上半年,新建改建维修幼儿园90所,组建了市属公交公司,购置143台公交车开通10条线路,博物馆、西城体育馆等公益项目建成投用,新建扩建18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和村卫生所,公共服务大幅改善。实现新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保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五险”净增3.4万人次,完善城市“十位一体”、农村“六位一体”综合救助体系,城市低保标准东北三省城市最高;开工建设经适房1088套6.9万平方米,续建公租房880套8.5万平方米,为1819户低保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43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5800户,社会保障大幅改善。

  巩固“三城”联创成果,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城乡更加靓丽宜居。投资2亿元对经九街综合整治,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花岗岩步道板、改造沿街楼宇、配套先进亮化设施,一派简欧风格蔚然呈现。

  在一系列民生利好措施的刺激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22.5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212.4元,同比增长20.2%,均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紧紧抓住干部队伍这一核心保障,创新举措大下基层,跟踪问效紧逼加压,奖罚分明树立导向,狠抓执行落实

  987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下基层抓落实。今年在全市开展了以“联系一个项目、一个企业、一个信访案件、一个村(社区)、一个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共联系重点项目683个,联系企业、信访案件、贫困户各987个,联系村和社区715个,帮助解决各类问题5000多个,办理项目审批手续398个,协调资金贷款9.2亿元,做到了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成绩在一线取得。

  年初以来,在全市开展了“强化效能监察、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作风建设”活动,抽调49名干部成立9个巡视督查组,对全市重点工作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巡回督办,全市592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516个,开复工率达到了87.2%。各县区紧逼加压,抓落实、抓推进的新招法不断涌现,形成了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龙凤区创新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创新实施“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法,施工现场1.3万余人、800多台套大型设备科学施工,抢时间、抢进度,78个重点项目强势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普遍超过形象进度。

  大庆坚持各级领导干部“三维分工”、经济工作“五个一”运行模式、重大项目“五定”和“五保”推进措施好做法,出台《城乡环境整治及安全信访工作问责暂行规定》,明确城乡环境整治、安全、信访三项工作“问责标尺”;细化完善《关于设立县区经济发展贡献奖的意见》,纵深考察产业项目投资、财源建设、规模以上企业培育等牵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在严明的责任面前,各级干部大干实干、奋勇争先,一大批在项目建设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70%以上;严肃查处了不作为、慢作为和工作失职等方面的单位50个、干部63名,形成了干事业有为、有为就有位的鲜明导向。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