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宾县的大棚烟苗。
东北网7月26日讯 宾县宾安镇民有村村民张兴看着地里的烟叶,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喜悦,自从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签订了收购合同,他家200亩地的烟叶如今成了“黄金叶”,每年可为他带来50万元的收入。
在宾县,有许多和民有村一样的烤烟种植专业村成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等企业的原料基地,列入国家烟草专卖局基地单元发展计划。
专业化生产做大宾县“烟经济”
2011年,张兴与村里其他12户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享的原则,注册了宾安民有烟农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育苗、植保等30余支专业队,实现烤烟种植全程专业化服务。除本村外,合作社还为其他178户烟农提供服务。
合作社的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生产,使烟农每亩烤烟最低节约成本40元。同时,由于专业化分工更加明确,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烟叶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该合作社社员及接受服务的烟户中,上等烟交售比例达到90%,较其他烟户提高8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护航”宾县“烟经济”
为保证烤烟产业的长远发展,宾县烟叶公司、水务局、农业开发办等部门积极参与,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相继投入近亿元资金,用于烟田水利工程、密集烤房、烟区道路、烟草农机具等项目的建设和改造。
记者在民和乡勤劳村看到,10座崭新的密集型烤烟房矗立在烟田旁。这10座密集型烤烟房是宾县烟叶公司与烟农们合建的,烤烟房里水、电、通风等设施一应俱全,且配有自动化监控设备。
据介绍,宾县按照国家标准,共为烟区建立密集式烤房2235座,每座烤烟房可为20亩烟田提供烤烟服务。同时宾县还为农民配套了喷灌、机电井等设备。建成育苗工场3处,集约化母床育苗达到100%,烟区道路达到100%白色路面村村通。
小小烟叶为烟农带来亿元收入
据介绍,宾县已有37年的烤烟种植历史。这37年里,宾县烟叶产业由弱到强,从当初种植面积不足百亩,种植者不过百人,已发展到如今的近5万亩烟田,1700余种植户,每年从事与烤烟相关行业的农民上万人,年产烟叶1500万斤。
近几年,宾县抓紧落实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围绕“烟经济”做文章,推进大农田、大农机、大水利建设,着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按照烟草行业规范严格组织烟叶生产,有效打破了传统烟叶生产方式。烤烟的收购价格最近几年持续走高,今年预计达到每斤10元,小小的烟叶为宾县烟农带来上亿元的收入,创税3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