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31日讯 今年上半年,双城食品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18.2%;销售收入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16.5%;利润实现2.96亿元,同比增长108%;税金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40.5%。
目前,双城市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3户,固定资产总投资80亿元,形成了涵盖乳、肉、蛋、白酒、饮品、休闲食品等九大门类的产业集群,拥有国内外500强企业17个,名优品牌55个,中华老字号2个。
双城市委书记鲁志民说,食品加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关键在于食品工业的集聚拉动效应和工业与农业双轮驱动。
依托农牧资源优势,实现食品工业集聚发展
拥有全国产粮大县、牛奶生产第一县等众多头衔的双城市,粮食年产量稳定在40亿斤、奶牛存栏28万头、家禽饲养量2800万只、生猪饲养量120万头,为食品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并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投资兴业。
目前,双城市已形成了九大产业链条——以菊花味精、盛龙酒精为龙头的粮食化工产业链;以雀巢、娃哈哈为龙头的乳品加工产业链;以娃哈哈、汇源为龙头的果汁饮品产业链;以新胜鲜蛋批发市场为龙头的鲜蛋生产加工产业链;以大众肉联、天顺源清真食品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以兴润公司、东官禽类加工基地为龙头的禽类加工产业链;以洽洽食品、华丰食品为代表的休闲食品产业链;以永兴复酒业、花园酒业等企业为龙头的白酒产业链;以香其酱业、喜丰收烤醋等企业为代表的调味品产业链。
如今,双城市已具备了年产200万吨粮食深加工产品、62万吨鲜奶、28.5万吨蛋品、25万吨肉制品、1.5万吨休闲食品、12万吨调味品、25万吨饮品和10.5万吨白酒的综合生产能力,食品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依托项目牵动优势,实现食品工业裂变增值
双城市采取有效措施,挖掘落户企业内在潜能,利用骨干企业滚动发展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积极壮大食品行业,力促雀巢、娃哈哈、旺旺、汇源、菊花等企业增资扩产。
近5年来,双城市大项目增资扩产总额超过15亿元,其中最突出的是双城雀巢公司,在完成三次扩建基础上,目前正计划实施四期工程改造,投产后日加工鲜奶能力将由1500吨增加到2500吨,投资规模将由建厂之初的7900万元扩展到9.26亿元。娃哈哈在三次增资扩产的基础上,目前投资9亿元正进行四期扩建。
依托定向招商优势,实现食品工业的壮大延伸
按照“引优、扶强、做大”的原则,双城市积极引进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牵动力强、经济附加值高的大型龙头食品企业投资发展,使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点状发展向主导产业集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增强产业化牵动力。
近年来,双城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中投资超亿元企业76个,其中食品加工项目超亿元的25个。这些项目的建成壮大了双城市的食品产业,延伸了食品产业链条。
依托自主创新优势,实现食品工业的提速增效
双城市通过政府搭台、为学企牵线,引导和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合作。
双城雀巢、完达山乳业、娃哈哈饮品、汇源果汁等骨干企业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为依托,将科研优势迅速转化为企业的产品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菊花生物、香其酱业、盛龙酒精、对鹿饮品等企业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全员参与自主创新,实现了“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的良性循环。
目前,双城市食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03%。国家质监总局和省质监局支持建设的国家农副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双城实验室建成使用,为双城食品工业产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依托品牌建设优势,实现食品工业提档升级
近几年,双城市注重品牌效应的培育,重奖知名品牌食品企业,扶持食品企业向扩张型、外向型、科技型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除已引进的雀巢、娃哈哈、汇源、大众肉联等国内著名商标、知名品牌之外,培育丰禾玉米良种、花园白酒、喜丰收烤醋等地方知名品牌60多个。几年来,为重点食品工业争取国家重点企业政策贴息8000万元,为发展潜力大的地方民营企业争取国家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
依托优良载体优势,实现食品工业的做优做强
为保证食品加工业的良好投资环境,双城市已累计投入园区基础建设资金12亿元。
同时,积极扶持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商标、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纳税十强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引进的国内国际有影响食品企业在税收、土地等方面实行一定比例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