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日讯 今年7月1日起,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开始实施。符合要求的献血者年龄限制从原来的55周岁延长至60周岁。7月以来,每天来血站献血的人从50多人增加到60多人,增加的多为55岁至60岁的人。
踩上点了,“新规”真好
记者在哈市血站采访时,正巧遇上一位按新规前来献血的人。
献血者名叫汪长河,今年正好55周岁,处于新旧规定中献血年龄的“临界点”上。汪师傅退休前是一名普通工人,自2009年起开始献血,已献过6次,每次献血400cc。这次是他第7次献血,准备献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相当于全血的800cc)。“上一次献血还是在4月16日,当时我是献的全血。后来看到年龄放宽改成60岁了,太好了,我又能继续来献血了。”汪师傅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想一直献下去。
“憋”三年了,又能救人了
58岁的安之文是哈尔滨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新规定实施前,安之文已经三年没献过血。
虽然已是58岁,安之文看起来却很年轻。从2003年起,安之文便开始献血。“当时一直是献全血,一共有2200cc吧。”2005年后,安之文开始献血小板,每次800cc,献了25次。短短几年间,他已经献了31次。三年前,新规定尚未实施,由于安之文已55岁,不能继续献血。新规定对于无偿献血者年龄上的延长,无疑让安之文激动不已。三年没有献血,丝毫没有抹杀掉安之文对于献血的热忱。新规定实施后,安之文第一时间来到市血站,让自己的血液因爱而流出。
截止到现在,安之文已献血共30600cc。“三年没献血了,现在又可以献,真的很高兴,又能救人了,这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好处。只要需要我,我就献!”
快“到点”了,再献一次“熊猫血”
哈尔滨市有这样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身穿红色马甲,热心参与公益活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马甲”。哈尔滨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组织成立于2006年,这个志愿者组织的成员都是参与过无偿献血的人,所有志愿者成员献血总量超过400万毫升。这个组织年纪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已经接近60岁。
59岁的刘丽娜从医院退休后一直在这个志愿者服务组织工作。她的血型是罕见的RH阴性AB型血,为此曾多次献血抢救过不同的患者。刘丽娜告诉记者,“这几十年来献过多少次血我已经记不清楚了,让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续,我的心里很欣慰很踏实。”今年国家新规定的献血年龄上限有所延长,但由于11月份将迎来60岁生日,所以能献血的时间只剩下3个月。她说,“我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献血,以后虽然不能继续献血,但是我愿意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帮助别人。”
新闻链接
哈市献血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军告诉记者,新规定的出台让很多超过55岁的献血者又有了奉献爱心的机会,但并非超过55岁的人都能献血,而是只有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人才可以献血。新规定的年龄限制与亚洲其他国家年龄限制相比有相似之处,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这也是发展过程的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