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听取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汇报。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申立国在座谈会上讲话。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东北网8月3日讯 (记者 李博) 近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申立国率领的执法检查组,就《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在我省有关地市进行执法检查。
3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听取了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我省是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湿地面积1.3亿亩,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天然湿地8340万亩,占全国天然湿地的七分之一,占省国土面积的九分之一。有扎龙、三江、洪河、兴凯湖、七星河、珍宝岛、南翁河7处国际重要湿地,居全国之首。
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不仅维护着气候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也承载着弘扬民族文化、彰显生态文明的重任,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2003年8月1日,我省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作为全国第一部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目前,我省的湿地保护已经纳入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扎龙湿地长效补水机制成效显著,湿地保护项目顺利开展,湿地认定工作全面启动,湿地保护补助机制扎实推进,破坏湿地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实践中,我省的湿地保护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座谈会上,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由于气候及土地开垦、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水体污染等人为因素,湿地在土地利用方式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湿地退化和丧失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面临的开发压力日趋增大;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湿地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湿地造成巨大威胁;湿地保护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等等。
申立国在座谈会上指出,此次启动的执法检查,目的即是要对《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湿地保护管理经验,研究该条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贯彻条例保护湿地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将条例贯彻落实好,保护开发利用好湿地资源,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将深入到双鸭山、佳木斯市及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大兴安岭地区进行重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