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8月9日讯 241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63.8亿元,占年计划的31.5%;拉动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5%,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154个省重点产业项目,已开(复)工122个,完成投资92.9亿元,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双超去年同期。在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哈尔滨市坚持把抓产业、上项目作为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抓手,全力筑牢实体经济这一稳定增长的根基,来自哈尔滨市上半年省市重点产业建设情况的这两组数据就是有力的佐证。
实现哈尔滨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在产业,核心在产业,希望更在产业。今年春节过后,哈尔滨市就抢前抓早,连续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市委常委扩大会和市政府常务扩大会,研究部署产业项目建设工作,并将今年确定为“项目落实服务年”,明确提出把抓产业、上项目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集中力量全力推进。成立了由市领导牵头的10个推进服务组,并将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岗位责任目标考核。同时,围绕产业项目建设,集中开展了观摩拉练、联审会办、联合督导等系列活动,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在全市营造了抓产业、上项目、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针对产业同构、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哈尔滨市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产业布局园区化、园区功能专业化、园区企业集群化的原则,重新研究编制了新的产业布局规划,鼓励引导重点产业向优势区域和重点园区集聚。为加快园区建设,哈尔滨市筹措了3亿元专项资金,对规划好、建设好和推进力度大的园区给予重点扶持,推动产业项目向重点园区集中。在今年的154个省重点产业项目中,有73个布局在科技创新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3个省重点园区,占47.4%;年计划投资120.5亿元,占35.4%。同时,该市还着眼于统筹区域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出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着手编制了巴木通方区域合作发展、香坊区城乡一体化、哈东新城、空港经济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努力形成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
为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今年初哈尔滨市政府先期投入1000万元扶持基金,与哈工大联手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转化科技成果,同时吸引金融机构参与,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发布信息、寻求合作。目前,已经确定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产业化培育项目136项,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项目150项。此外,该市还谋划了4个类似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力争把其它大学大所的科技成果都吸引到平台上转化。建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横向协作的项目生成新机制,按照投资规模不低于3000万元、成熟度达到预可研深度的标准,对入库项目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假项目、“汇报项目”和“钓鱼项目”,切实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和水平。目前,全市新谋划项目储备库已入库项目669个,总投资5300亿元。
招商引资是抓产业、上项目有效途径,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上半年全市共签约项目124个。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四次赴外招商签订的18个项目和“哈洽会”签订的56个项目,市场前景好、且单体投资平均在10亿元以上,为助推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截至目前,麦肯食品增资扩产、娃哈哈扩建等5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在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实际使用外资9.49亿美元,同比增长16.53%;全市国内区域经济合作项目实际到位额485.58亿元,同比增长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