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8月9日讯 绥芬河市大力实施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战略,依托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园区,带动精深加工和现代产业发展,推动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为口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新动力。
日前,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一家具生产加工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切割工具,一块块切割好的精制板材被组装成桌子和椅子等家具,将销往俄罗斯。据介绍,今年绥芬河市充分依托综合保税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园区带动贸易发展——木材企业从俄罗斯进口原木,利用保税区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将产品经过深加工之后,再销售到俄罗斯,节约生产成本25%左右。
保税区鑫源家具公司,以前主要从事俄罗斯原木进口业务,只要原木市场一出现波动,公司就面临很大经营风险。公司负责人说,过去公司在俄罗斯有木材加工厂,进行粗加工,经营了七八年时间,效益一般,现在考虑到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和发展空间,决定以开发高档实木家具为主出口俄罗斯,利润比以前翻了五倍。
在保税区乌拉薇尼娜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查验从意大利进口的红酒生产设备,近日将按照配方生产,每小时可灌装6000瓶,年产1000万瓶,其中大部分销往俄罗斯。公司从原来经销红酒发展到现今制造并经销红酒,得益于保税区的优厚政策,进口酒浆、出口瓶装酒都免税。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经贸局负责人介绍,综合保税区紧紧围绕中俄边境最大的外向型产业集聚区这一主题,充分发挥保税区的功能和载体作用,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上半年,共招引各类企业150家,其中贸易企业110家。做强出口加工,有效利用境外园区等产业平台,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扩大机电、家具、轻纺、日化、建材和农副产品等商品出口;做实进口落地,重点培育落地加工类产业项目,扩大木材、纸浆、原油、煤炭、金属矿石等能源、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进口量,通过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落地加工增值。
截至6月末,绥芬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45.19亿美元,增长60.1%。进出口商品种类实现了转变,成品油、肥料、煤炭、机电产品等进出口量不断增加,其中原油进口量为280.83万吨,实现贸易额28.0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