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川在施工现场。
东北网8月18日讯 14日,南岗区辽阳街90号发生路面塌陷,4人坠入路面塌陷处,最终,消防官兵利用人防工程通道将4名坠落者救出。在救人的过程中,有一名外地人功不可没——原本发生塌方与他无关,但由于他对地下情况非常熟悉,于是成为向导,走在搜救队伍最前方——他就是四川人吴川。
这段通道他已经走了两年
作为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地铁项目部安全总监、来自四川的吴川,由于工作原因,对辽阳街90号附近人防工程通道很熟悉。
14日辽阳街90号发生坍塌后,为了搜救坠入者,消防战士需要进入人防工程,可是,人防工程通道内错综复杂,大一些的支洞、小一些的“猫耳洞”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网络,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无异于迷宫,一旦走错,耽误的就是救援时间。就在最需要的时候,吴川主动充当了“地下向导”的角色,引导消防战士去搜救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哈尔滨人。
“在地铁建设时,需要通过人防工程通道运送材料,我每天最少在该段人防工程通道走两次,这一走就是两年。”吴川说,“说实话,当时也没想危险不危险,只是带上面罩和氧气瓶,就那么义无反顾地下去了。”
拐了四道弯找到入坠者
当晚,吴川带着消防战士从一曼街北春宾馆附近的一个入口进入人防工程通道,前200米左右全是积水,最后百余米的路则全是淤泥,不能走只能爬。此外,通道内也没有灯光,吴川就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凭借自己对通道的熟悉,在微弱的手电灯光照射下带着消防战士向塌陷处摸索。
“一路上稍大些的支洞有4个、小一些的‘猫耳洞’有10余个。”吴川说,他带着消防战士共拐了4道弯,如果不熟悉地形的人带路,拐错一个弯,后果都不堪设想。
终于,在吴川的带领下,在距塌方处约50米的地方,他们听到了微弱了呼救声,找到坠入者。
工友在等他回去吃饭
进入人防工程的时候怕吗?想过可能会发生危险吗?“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到救人要紧。”吴川说。不过他也坦言,回到地面,还是有些后怕,“里面的情况并不十分清晰,虽然在尽量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去,但谁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发生意外。”
由于满身淤泥,回到地面后的吴川一个人从一曼街走回了他在哈尔滨的“家”——位于博物馆附近的住所,在那儿,工友们还等他吃饭呢。39岁的吴川,还赶紧为远在四川的妻儿打了个电话。“全身都是泥,先洗了个澡,之后就是给爱人和儿子打电话,报平安。妻子提醒我,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儿,一定要注意安全。”
“看着自己亲手参与修建的地铁越来越具规模,已经把哈尔滨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因为我的汗水已经洒在这里。3年哈尔滨的生活,我已不把自己当成外人,当哈尔滨需要我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吴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