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63万志愿者构筑和谐家园 薪火相传用行动“创城”
2012-08-23 08:08:0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季佳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3日讯 “爱心门铃”、“雷锋鞋匠”、“夕阳红服务队”……这些亲切的称呼,冰城人耳熟能详;王广君、孟广斌、洪润浩……这些朴实的名字,冰城人记忆犹新。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响亮名字——志愿者。

  18年前,哈尔滨市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省率先发起,几十个学雷锋活动小组叫响了首批志愿者行动;如今,哈市已注册志愿者63万余人,志愿者服务已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不断壮大的志愿者队伍,用热情和汗水汇成爱的洪流,不仅构筑起冰城和谐家园,也让哈尔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履更加坚实有力。

  志愿明星感动冰城

  自“创城”以来,哈尔滨市志愿者群体发展壮大,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年龄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社区公益事业、农村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社会大型活动及在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星火燎原,聚沙成塔,爱的奉献汇成滚滚洪流,感召着每一个哈尔滨人。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注册志愿者63万余人。这其中,涌现出一个个让冰城感动的闪光印迹——

  1996年,“阳光老人”李坤才等16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人发出倡议,成立“夕阳红义务服务队”,被誉为“文明使者,老年楷模”;

  “雷锋鞋匠”孟广斌多年来一直免费为贫困学生修鞋,先后获得国际、国家及省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患有先天性轻微脑瘫的青年洪润浩建起了由大学生专门为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家庭子女义务补课的“温馨小屋”,开通“润浩爱心服务热线”,洪润浩当选省“十佳和谐之星”……


  志愿服务扩展至“虚拟空间”

  今年是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全面创建启动年,志愿服务工作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按照《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的要求,我市更加注重队伍阵地建设,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重新调整全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由文明办牵头,工、青、妇等28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哈市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

  在全市志愿者注册的基础上,我市加大力度推进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发布活动信息、组织志愿者报名及记载志愿服务时间工作。同时健全志愿者服务队、站、点体系,在各区、街道、社区逐级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学雷锋志愿服务分队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形成了志愿服务工作的网格化。

  我市的志愿服务甚至还扩展到“虚拟空间”,通过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开设志愿者QQ群,组织动员文明志愿者参与到我市创建文明城的舆论引导、信息及博客的发布,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全覆盖。

  爱心互助薪火相传

  今年以来,围绕“关爱他人”,哈尔滨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志愿服务基金会,组织各级文明单位献爱心筹集资金,目前已从基金会划拨100余万元用于开展爱老助残、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让空巢老人在尊重和关爱中享受晚年”募捐活动中,全市1400余家文明单位捐款470万元,居全国省会城市之最。

  围绕“关爱社会”,哈尔滨市组织志愿者开展了“美化环境我参与”、“携手共建文明庭院”、“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劝导文明交通”、“学雷锋树新风、冰城文明大行动”、“我们的节日”、“火红七月火热爱心”志愿服务周活动等,空巢老人心贴心温馨行动、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成长行动、与农民工肩并肩解忧行动、对残疾人帮一帮扶助行动”等13项具体的关爱行动。

  围绕“关爱自然”,市文明办、哈尔滨日报联合开展“我是文明风景线”活动,组织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到一湖三岛和松花江沿岸捡拾游人丢弃的垃圾,保护环境。市直机关100余家单位联合开展“关爱自然义务植树”活动,在天恒山风景区栽植树木1万余株。

  爱心互动,薪火相传。这些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使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的人数呈滚雪球式迅猛发展;也普及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有力地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