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1日讯 受台风“布拉万”影响,28夜间至29日白天,哈尔滨迎来一次全区域强降雨过程。为了提高排水速度,哈市排水部门采取雨前调低调节池、排空生活污水、改造排水设施,雨中员工全部上岗及时打开井盖专人看守,雨后用抽水车、水泵强制排水等措施。社区干部、志愿者上街清垃圾等也对提高排水速度起到了一定作用。数据显示,此次降水的排水速度比以往快了10%左右。
第一招:雨前
改造排水设施
27日夜间,哈市排水公司开始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彻查,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检查泵站,将调节池水位调整到最低,排空生活污水,提前做好蓄水准备。28日19时,哈市排水公司在上岗前召开紧急防汛会议,要求公司各级领导及各管修分公司、区属所排涝人员要按照片区包保责任24小时在班待岗,并重点巡视设施较薄弱及主城区21处易积水地区,提前设置警示标志,采取有效措施死看死守。
据群力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崔处长介绍,群力新区计划改造500处排水口,目前,已改造280处,其中包含友谊西路144处。
第二招:雨中
专人看守排水井
28日23时许,哈市开始降雨,排水集团900余名工作人员全部上岗。29日凌晨3时许,雨势增强,排水公司工作人员将井篦子打开,将警示标识固定在打开的井篦子上。由于阵风较大,警示标识被风刮倒,排水公司工作人员用手按住警示标识站立在旁边等待雨水下排。
由于排水井排水速度有限,排水工上岗时将井盖翻开,加速排水。29日9时许,道里区建国公园路段积水最深处已达60厘米,工作人员荀笑红打开排水井盖。荀笑红告诉记者,不用井篦子要比平时排水速度快至少三分之一。
28日-29日,哈市供排水集团900余名工作人员全部上岗,有的用手清掏被水流冲到井篦子上的垃圾,有的站在积水中死看死守打开井盖的排水井。全部工作人员连续工作30余个小时。
第三招:雨后
61台抽水车上街排水
28日夜间至29日15时30分,哈尔滨市区降雨量为150.5毫米,居1961年全市有连续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日降雨量第一位;全市平均为79.5毫米,居1961年全市有连续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日降雨量第二位。
29日下午,降雨逐渐减小,哈市供排水集团排水公司61台排涝车辆及大型抽水车、移动泵车、水泵一起开动,边排水边抢险。截至18时30分,哈市58个积水严重地区已全部排净,恢复交通,用了两个办小时,比以往至少快了10%。
第四招:
志愿者上街助排
日前,哈市水务局召开“城市防内涝联动机制落实会议”,建立了“以区为主、市区联动、部门配合”的责任体系,明确各区长为防汛排涝抢险工作第一责任人,实施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干部包保责任制。在此次降雨中,各区区长深入一线,带头排涝,还有一些志愿者也上街清理垃圾。哈市道里区安和街道办事处安国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近20人,冒雨走上街头,清理辖区内漂在水上的垃圾,防止垃圾堵塞排水井。
据哈尔滨供排水集团副总经理、排水公司总经理马立介绍,在24日接到气象部门通知后,排水公司就加紧行动,排查排水管线及检修排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