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9月6日讯 呼兰区不断加强质监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措施,突出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有效保证了安全生产和放心的消费环境,在全区初步形成了“大网络、全覆盖、无缝隙、保平安”的区域监管新格局。
食品监管 源头盯防
呼兰区坚持“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把为企业服务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涵。
通过帮助、扶持一批食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食品企业规范经营,从而保证全区的食品质量安全。区质监各相关部门指导、帮助老鼎丰、鑫天食品等5家食品生产企业改进原料配方,研发无食品添加剂或降低食品添加剂使用量的食品新品种,倡导放心安全食品生产经营。呼兰区深入开展“访百户企业,解百道难题”活动,抽调熟悉业务和企业情况的骨干人员组成服务小组,由领导亲自带队开展为企业服务工作,听取企业对质监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和呼声,通过质监职能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为一批存在实际困难的企业解决了难题。
针对食品企业对办理食品生产许可业务不熟的问题,呼兰区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天正源食品公司申请肉制品生产许可、大用农业合作社申请白酒生产许可等4家申请企业现场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下载相关表格,填报受理材料,使企业尽快达到许可证审证受理要求。
同时,呼兰区想方设法提升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帮助太子乳业、龙丹乳业、康普乳业、雪花啤酒、明达油脂等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电子可追溯系统,实现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可追溯、可倒查。
特种设备 建档筛查
近期,呼兰区协调哈尔滨市锅炉检验院对呼兰区长岭镇维芹冷冻厂和哈尔滨禾丰成三牧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在用压力容器进行全面检验。这是呼兰区为企业服务的具体表现。
在对特种设备监管中,区质监分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六大体系”,采取全面检查与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的有力措施,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全面提升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与节能水平。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450人(次),对全区学校、商场、医院等行业的150家在用特种设备的企业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未经检验或超过检验周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作业或作业证书超期以及作业人员有离岗的现象等问题,现场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67份,责令限期整改,并及时进行复查和巡回检查,确保全区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加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力度。组织全区锅炉司炉工、压力容器制冷工、电梯司机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94人参加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考培中心培训,有效提高了作业人员的业务技能。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档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尤如人的身份证,只有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档案,才能更好的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此,呼兰区质监部门对全区锅炉、压力容器等六大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建立企业特种设备档案,对设备的运行情况、检验情况、维修保养情况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实施有效跟踪监督。年初以来,全区共建立健全在用锅炉企业档案127家,压力容器95家,起重机械58台,电梯180台,场内机动车65台,建档率均在90%以上,力争在今年底完成全区企业建档工作。
以人为本 服务争先
要确保服务质量,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呼兰区质监相关部门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每周一题、每月一法、每季一案、每年一考”学习活动,使业务学习成为执法人员的日常习惯;深入开展“四个一”法律知识培训,坚持案卷评审、典型案例分析、优秀卷宗评比等活动,在执法人员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呼兰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定,使案件回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通过回访反馈的信息和问题,及时纠正执法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办案质量和依法行政水平,增强了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意识,达到办事效率最大化。
而且,呼兰区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质监活动。在全局执法人员中开展文明执法活动,引导规范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全力打造一支“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群众信赖、社会赞誉”的文明质监队伍,实现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群众满意的“三优一满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