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呼兰区新兴村村边面积达十余亩的垃圾坑。东北网记者 陈静 摄

8月1日,记者在新兴村一户农家拍摄的井水照片。东北网记者 陈静 摄

新兴村是附近小有名气的蔬菜基地。8月6日,正在收割韭菜的人们,提起不远处的垃圾坑,无不唉声叹气。东北网记者 陈静 摄

何家村水样检测报告。东北网记者 陈静 摄
东北网9月11日讯(记者 陈静) 近日,哈尔滨市呼兰区双井街道的多位菜农向记者反映,周边新兴村、何家村的饮用井水,不符合国家对于生活饮用水的相关标准,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
疾控中心:新兴村、何家屯井水水样检测不合格
从8月1日起,记者多次到新兴、何家2个村庄走访调查。村民普遍反映井水“臭烘烘”、表面有浮油状物质,刚打上来时清澈透明,数小时后颜色即严重改变,变黄发红无法澄清,烧开后呈水锈色。村民们怀疑井水达不到饮用水卫生标准,家家户户买水喝。这样的状况已持续了一至两年。
为了验证村民们的怀疑,8月27日记者会同呼兰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新兴村、何家屯的井水进行了采样。结果报告书显示:进行的14项检测中,嗅和味、肉眼可见物、铁、锰4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其中何家村水样铁元素超标10倍多。
9月6日,记者到呼兰区卫生局取水样检测报告时,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兴村、何家屯井水铁、锰超标,应该是存在污染源的。
村民:怀疑垃圾坑系饮用水不合格元凶
关于污染源的问题,村民们都怀疑与村边的垃圾填埋场有关。井水原本清澈甘甜,但自从垃圾填埋场修建投用后,就发生了变化。新兴村村长高国忠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附近砖厂取土形成的两个硕大土坑,被改造成了垃圾填埋场,其中一个装满了呼兰新老城区、利民新区运来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另一个则因距离村庄过近,直线距离不足百米,遭到村民强烈反对而暂未投用。高国忠说,垃圾填埋场坑深约20米,与村内很多饮水井深度相当,大家都怀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导致水质改变。
根据国家环保部及质监总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以下简称“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不应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具备赖以确认场地位置及与周围人群距离的环境评价报告,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且,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包括下列主要设施: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体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新兴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生产的韭菜、西兰花等品种的蔬菜,主要销往哈尔滨。而村边的垃圾填埋场,就位于种满了蔬菜、玉米的农田环抱中,距离最近的农舍直线距离目测不足百米,垃圾填埋场为什么在这里选址,让他们很不理解。
村民们反映,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异味非常大。夏季半夜里赶上填埋场周期性排放气体,很多人都会被恶臭惊醒。记者前后5次赴实地采访,其蚊虫之盛、气味之大难以言表。
村民们怀疑,垃圾填埋场设施不全,存在排水等措施缺位。8月26日,一位曾在砖厂工作过村民告诉记者,2009年夏,他亲见挖掘机进场,直接将坑底防渗布戳洞若干,让坑内积存的大量渗液直接渗入地下,以解决填埋场没有排水系统带来的一系列眼前问题。
截至目前,尚未见任何职能部门对村民们的怀疑做出回应,井水水质的改变是否与垃圾填埋场相关尚待证实。新兴村的垃圾坑是否是一个具备合法手续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否已进入地下,村民井水水质变化如何解释,东北网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