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9月14日讯 今年,绥化市采取提升转移数量、就地就近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维权保障等四项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6月末,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0.4万人,劳务收入44.5亿元。
绥化市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机遇,通过考核、评比、奖惩等工作机制促进各级劳转机构发挥好职能作用,通过有组织输出、中介搭桥、能人带动和鼓励其自闯市场等多种途径转移农村劳动力。
针对近年来绥化市城镇各项基本建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新特点,绥化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侧重点放在首先满足内需上,在抓好外输的同时着重抓好内转。通过组织运作、牵线搭桥、合同保障、宣传鼓励等措施组织和引导农民向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城镇建筑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等领域转移支援本地经济建设。上半年实现就地就近转移45.8万人,占转移总数的45.6%。
绥化市围绕种植业生产服务人员、养殖业生产服务人员、兽医服务人员、农机服务人员等涉农科技,发挥好现有培训基地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农口内部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农业经营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多、业务能力强的优势,选择农民需求迫切、实用性强的专业优先开展培训。上半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1.1万人,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外出务工开展基本常识普及教育和宣传,共完成培训3.4万人。
以政策为杠杆,绥化市进一步加强与市劳动力联席会议办公室、劳动、工会、司法、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农民工维权机制,多途径、全方位为农民工提供工伤、工资等方面的权益保护,减少由于制度性、区域性、保护性带来的维权阻力,让广大农民能安心务工,舒心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