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8日讯 为切实加强新学年校园消防安全工作,大兴安岭地区精心构筑“四个平台”,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消除学校火灾隐患,积极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消防安全环境。
一、构筑“部门联动平台”。一是与各部门联动,落实工作职责。消防支队结合当前十八大消防安保工作重点,及时向地委和地区行署汇报,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求公安、消防、教育等部门各尽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将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工作抓好抓实。二是建立健全消防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各级消防部门通过与地区行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协调沟通,严格督促各校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用火用电等规章制度,监督解决学校消防设施薄弱、师生安全意识差、火灾隐患突出等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发生。在全面落实单位主体责任上,消防支队要求学校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教职员工身上,切实把消防安全培养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当中,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二是构筑“安全责任平台”。一是强化消防安全检查,彻底消除火灾隐患。消防支队加大对各中小学校及周边的消防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学校、幼儿园,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及火源、电源管理情况,学生宿舍、实验室、食堂等重点消防部位设施的配备完好情况以及学校周边场所是否有威胁到学校安全的火灾隐患存在等。积极督促学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学校安全保卫机构和群防群治组织的指导,提高学校内部消防安全防范能力。二是促进监督管理,加大对派出所的指导力度。消防支队指导各派出所对各派出所辖区所有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的饭店、超市、旅馆、网吧等进行全面的排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专项档案。同时还联合派出所对学校周边网吧、饭店、录像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消除校园及周边的火灾隐患,为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是构筑“检查整改平台”。地区各级消防部门将深入校园,全面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检查主要是针对学校周边环境是否堆积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学校宿舍、教室、实验室等部位的消防水源、灭火器材配备是否到位,是否完整好用;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学校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健全以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学校应急预案是否完善;新学年开学前,各级消防部门重点开展了校园消防安全大排查活动,对校园内消防器材、应急照明设备是否完整好用、消防控制室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学校班车是否配备灭火器安全锤等情况进行了检查,排查火灾隐患15处,整改完毕的隐患占排查隐患的100%,全面消除了火灾隐患,保证了校园平安。针对擅自关闭消防设施、堵塞疏散走道、消防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现场整改或依法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校方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筑牢消防安全屏障。四是构筑“宣传培训平台”。消防部门结合校园安全教育实际,利用学校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宣传,使师生深入掌握消防常识,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主要通过开展消防知识有奖问答、赠送消防警言警语等宣传资料的方式丰富少年儿童的消防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火灾自防自救能力。一是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消防支队深入全区中小学学校等单位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重点向师生们讲解了家庭防火常识、消防安全知识、用火用电安全常识、火场逃生要诀等消防知识。二是制定“家庭消防安全计划”。开学前夕,各级消防部门纷纷联合县区教育局在学校师生范围内开展制定“家庭消防安全计划”活动,此次活动制定计划2000套,制定计划的学生占师生总数的95%。三是开展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地区消防消防支队深入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的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装备,组织开展2次以上的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有效地提高师生应急疏散逃生的能力,切实增强自身及周围更多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灭火以及疏散逃生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