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体育
搜 索
【走基层 看发展】庆安县苦难家庭走出残奥“三金王”
2012-09-19 19:26:01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9日讯 (记者 陈静)2012年的9月,对于来自黑龙江省庆安县运动员王志明来说注定难忘。在伦敦残奥会上,年仅20岁的他完成了F40级男子铁饼、铅球和标枪三个项目的完美夺冠之旅。

  高高飘扬在异国他乡的五星红旗映红了王志明年轻的面庞,带给他远在庆安的苦难家庭以无尽的安慰。这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之路,印证了残疾人拼搏成才的艰辛。

王志明在伦敦残奥会赛场上。

  王志明是先天侏儒症患者。身体上的残疾,却难掩他活泼好动的天性与对体育的衷心向往。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奔跑训练,他就偷偷在家拿着哑铃锻炼上肢力量。

  眨眼间,十多年过去了。2010年,时任庆安县残联体育教练、残奥会前冠军姚振宇,发现了王志明的才华,并将他推荐入了省队。进省队之前,姚教练叮嘱他,眼前的训练条件和机会和当年自己当运动员那会儿,可谓天壤之别。经过多少人不懈的努力,残疾运动员成功的条件已经具备,能不能行,全看你自己了!

  想着姚振宇教练的话,王志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员生涯。训练上,他总是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相对于正常运动员来说,每天四个小时的训练量是不在话下的,但是对于王志明这样的身体条件而言,则每一秒都要忍受残疾身体带来的苦痛,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常常是脚都不敢沾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下来,王志明获得了铁饼42米,铅球12.5米,标枪42.16米超世界纪录的好成绩。凭着这些成绩,王志明在2011年11月入选国家队,获得参加伦敦残奥会的机会。

  王志明说,从进入国家队的那一刻起,他的脑海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站在世界最高赛事的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为了这个愿望,他强忍腰伤、坚持苦练,终于在伦敦为祖国献上了金灿灿的成绩单。

  人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像王志明的家庭更是印证了这句老话。王志明生活在一个由残疾人组成的家庭里,母亲患有脑瘫症,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父亲则同为侏儒症患者,靠蹬三轮车养家。

  提起父亲,王志明声音哽咽,他说,得了世界冠军后,很多人叫他“小巨人”,每当听到这样的称呼,他总是想告诉他们,其实真正的巨人是他的爸爸,那个每天蹬着三轮穿梭在街道上的男人,为了能让儿子安心地在梦想之路上追逐,从来不敢向家人透露自己每天能赚多少钱。


王志明和爸爸的合影。

  王志明对记者说,他仍然记得当他兴冲冲地把自己人生中第一块金牌——省运会金牌拿给父亲的那一刹那,老人的眼泪刹那间滚下,无数个艳阳冷雨中,一分一毛的为儿子积攒生活、训练费用的艰辛,化成一句话——“好好训练,家里的事儿不用你管,有爸在呢”。

  王志明希望通过东北网向所有关心和爱护他的人们表达谢意。他说,身体上的残疾曾经让他十分迷茫,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近年来,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给他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国际赛场上那一次次庄严的升旗仪式,就是他和父亲这一对平凡“小巨人”以及这个苦难家庭献给祖国母亲的绚烂鲜花。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