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5日讯(记者 孙晓锐)眼下,正是粮食即将成熟的季节,在黑龙江省肇源县新站镇粮食收储大户张中辉的粮食购销公司内,工人们正在清理场地,检修烘干塔,维修收贮设备。往年每到粮食外运时,最令张中辉挠头的就是“请”车皮了。今年,当记者见到张中辉时,这位红脸汉子却是一脸灿然。

新肇内陆港成为种粮农户的心目中的“香饽饽”。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当记者问到今年公司粮食收储工作有什么打算时,尝到了甜头的张中辉不好意思地搓着手回答说,“如今新肇内陆港就建在咱家门口,车皮管够儿。一条龙办理发运手续,站内配套设施齐全,装车速度‘贼’快,粮食不带积压的,去年我的300吨粮食几天就运走了,真省心呀!听说内陆港今年又扩建了,并且提升了发货能力和速度,我也想借着“顺风车”,扩大收储规模。”
据了解,新肇内陆港是沈阳铁路局第一个建成使用的粮食物流基地,是东北三省一区最大粮食的物流集散地和全国现代化综合粮食加工物流产业园,也是全国铁路系统内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运力最强的物流基地。该基地具备金融结算、出口通关、检验检疫、集装箱装运等现代服务功能。自2011年10月竣工投用至今,新肇内陆港已累计装车14875车,发送粮食100多万吨,实现产值17.5亿元,实现新增就业收入800万元。
新肇内陆港投入运营以来,吞吐能力仍远远满足不了粮食发运的需求。为此,沈阳铁路局启动了内陆港二期工程。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建设当中。
据新肇粮食产业园区副主任刘传栋介绍,二期工程项目投资3.5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建材、煤炭、农资中转到发等。具体建设内容为,硬化站台8万平方米,修建堆场10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两条;现代化自动装卸散粮立筒仓15座;搭建铁路罩棚2.5万平方米、日烘干能力500吨烘干塔3座。形成日开行粮食专列3列、基地具备日开行5列的能力。该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1日前建设完成,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综合税收突破3000万元,吸纳就业400人。

新肇内陆港粮食集散功能愈加凸显。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作为黑龙江省西部粮食集散地,新肇内陆港不仅是新站镇内百余家粮食购销企业眼中的“肥肉”,也是当地种粮农户的心目中的“香饽饽”。
徐英来是肇源县古龙镇道宝村的种粮大户,他告诉记者,“往年就为卖粮发愁,粮贩子人少压价,还得自己雇车送到收粮点,操心费力不说还卖不上价。自打这有了内陆港,去年种的2000多亩玉米秋收之后,粮贩子就主动以每吨比高出周边地区200元的价格来上门收购,光这就多收入了20多万,今年内陆港扩建了,我这玉米的种植规模也跟着扩大到了4000亩,秋收粮食再也不愁卖了!”
随着新肇内陆港的不断发展,其物流基地的辐射效应也为粮食贩运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潘宁是肇源县大兴乡通兴村的粮食贩运大户,每年都要从大兴、新站、古龙、头台等乡镇贩运玉米100吨以上,老潘对记者说,“从去年开始,我运输的粮食都送到了新肇内陆港,这里的粮价比其它地方高,装进兜里的钞票也就更多了,今年我又买了一台新车,争取再大干一场。”
有了新肇内陆港强大的运力保障,当地的粮食加工企业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位于新肇粮食产业园区的大庆展华玉米生化科技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徐志锁介绍说,“我们这所以选择在肇源建厂,就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原料供应和交通区位优势,公司每年需要60万吨原料玉米,借助新肇内陆港的原料集散地功能,可满足原料供应。同时,我们生产的淀粉、结晶糖,通过内陆港可以快捷地发送到目的地,极大地节约了运输成本。随着内陆港二期工程的开工,我们也将扩大生产规模。”
随着沈铁内陆港二期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在肇源县将形成“大集团、大产业、大物流、大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大批量、长距离、快节奏”安全运输和大通道建设战略位置更加突出的格局,新肇内陆港把肇源的物流经济真的搅“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