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齐齐哈尔芥子毒气受害者诉日政府二审败诉
2012-09-25 09:17:29 来源:生活报  作者:刘凤梧 夏德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9月25日讯 9月21日,日本东京高等法院就中国齐齐哈尔“8·4”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毒剂泄漏事件诉讼案作出二审判决,维持东京地方法院的一审结果,驳回了受害者要求日本政府给予国家赔偿的诉求。东京高等法院审判长大桥宽明承认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毒剂对受害者造成伤害的事实,但以因不清楚具体遗弃地点而无法采取措施避免事件发生为由,否认日本政府负有回收遗弃化学毒剂的义务。

原告律师李楼:日方耍无赖承认遗弃化武就是不赔偿。

  李楼,今年57岁,日本华侨,从2004年开始,担任“毒气瓦斯律师团”的总务,既当律师,又承担翻译及外围工作。22日,李楼赶赴齐齐哈尔,将二审结果告知40余名受害者及其家属,并同他们研究下一步的行动。

  东京地方法院:免除日本政府责任

  针对受害人指控,日本政府的辩解是,战后已经将全部武器缴械了,至于中国方面怎么处置的,与他们无关;毒气弹在齐齐哈尔出现,不是他们隐藏遗留的,而是来不及处理“放置”在那里的。

  律师团经过调查,采取了逐个击破的方法:第一,缴械是事实,但是收缴的武器中没有化学武器;第二,史料证明,毒气部队比其他日本作战部队很早就接到撤退通知,他们应该有充分的时间妥善处理这些毒气桶和毒气弹,但他们却随意遗弃,数十年以后造成对无辜中国公民肉体和精神的极大伤害。

  在大量铁的事实面前,2010年,经过十余次开庭,东京地方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日本政府终于承认毒气弹系日军遗留,对原告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的苦痛。但是却以化学武器和毒剂遗留范围大一时无法调查清楚,且对齐齐哈尔做不到优先调查处置而免除了日本政府的责任。


  新证据:发现侵华日军军事地图

  案件上诉后,日本高等法院前前后后开庭审理很多次。

  根据法庭审理提出的一些问题,律师团成员又多次前往齐齐哈尔进行补充调查。调查中发现,“8·4”芥子气泄漏地原来就是侵华日军“516”部队空军基地附近的弹药库,那里是制造、分装毒气弹的地方。

  调查还发现了侵华日军当年停放飞机的地方,有的遗址还在。律师们详细地向法庭补充了证据资料,包括新发现的一张有详细军事标注的老地图。此次证据做得如此充分、扎实,原告方对判决充满了期待。

25日,李楼将从哈尔滨启程返回日本,他知道,那里还需要他的支持,“不管怎么样,这个官司我们一定要打到底。”

  原告律师:判决荒谬简直是耍无赖

  然而,9月21日,二审宣判时,日本高等法院只宣读了审判结果,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那份长达81页的判决书全文根本没有宣读。二审维持东京地方法院一审的结果,也就意味着,东京高等法院赞成一审驳回受害者诉讼请求的理由。

  但这样的理由在李楼看来实在荒谬,“你犯的罪行越多责任越可以推脱,这完全是一种谬论,这不是活生生的耍无赖吗?”

  在李楼看来,日本拿着代表正义的法律却作出荒谬至极的判决,其根源就是输不起。因为一旦服输,会牵扯出来很多的问题,这是导致受害者在法庭上迟迟不能胜诉的最大原因。“如果法院这次支持受害者索赔,那么,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包括慰安妇、抓劳工以及未来发生的,他都将面临这个案件具有的标本意义。所以,日本政府宁肯一而再作出错误的判决遭受国际社会的谴责,也不会支持受害人的诉讼请求。”

  受害者:一定要告到底

  21日,拿到二审判决后,李楼从东京出发飞赴哈尔滨。继而到齐齐哈尔向受害者传达判决,另外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而一名受害人还留在东京。

  “我们分两部分走。”李楼说,在齐齐哈尔,他和受害者及其家属决定,继续向东京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而留在日本的受害者,由律师团组织当地一些民间团体在当地散发传单,进行宣传,之后的5天时间,全部在日本首相官邸门口请愿。

  李楼说,民间索赔虽然有索赔二字,但往往涉及的问题并非只是金钱就能解决,“如果你没看到此次诉讼中受害者的惨状,如果你没有看到他们家庭破碎,如果你没有听到当年10岁的小女孩感觉对未来无望,说一些只有大人才说的话时,你就无法理解他们的痛苦,人的尊严如何被践踏的,所以诉讼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日本政府制定政策,对受害者的一生进行医疗和生活救助。如果日本政府答应了我们的条件,索赔可以不要。即使三审支持我们的诉求,但我们依然还要与日本政府交涉,解决这个问题。”

  背景链接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毒气泄漏事件,造成40多人受害,其中伤势最严重的李贵珍死亡。2007年1月这一事件48名受害者以及家属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给予大约14.3亿日元的国家赔偿,用于受害者的长期医疗及生活等费用,但是东京地方法院驳回了受害者的诉求。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