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5日讯(记者杨潇 左远红) 9月21日,东北网记者随同省直媒体采访团抵达素有界江之都称号的黑龙江边陲小镇萝北。在途中,县委副书记马春波就不断地向我们介绍萝北的独特地域文化及厚重的人文景观。而在记者心中,似乎格外想了解一下萝北城镇一体化建设情况。因为之前对相关的报道就有耳闻,这次,能有机会深入萝北,记者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了解在这样一个群山连绵、水泽密布、县型较小、农民基数小、工业欠发达地区是怎样实现城镇一体化建设的。
三天时间,我们走访了上至县长,下至百姓。一种缘于文化底蕴的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让我们的脚步有了萝北的节拍,让我们的心感受着萝北的心跳,让我们的视线不得不深切凝望——
以文化塑魂:有文化的地方才有底蕴
深秋萝北,清风拂面,碧空如洗。漫步在名山镇大卫广场、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犹太人家小屋,用心体会着宗教般的庄重与宁静,感受着异域文化的浸润,不由得对萝北县委县政府城镇一体化建设思路与构划、努力与实践发出由衷赞叹。

黑龙江流域博物馆
让我们就从名山说起吧。
萝北县名山村是名山镇政府所在地,坐落在中俄界江黑龙江南岸,因村西有一座山叫名山而得名。名山村在地理位置以及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景观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萝北县按照“农业生产现代化、基础设施城市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建设园林化、社会保障平等化”的发展目标,建立财政投入长效增长机制,统筹发展村域经济和基础民生事业。坚持规划先行,聘请了北京京师旅游策划公司和省规划设计院,对名山镇和名山村进行了全新的功能定位和高品位的规划设计。将旅游名镇建设、示范村建设、农村泥草房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有了今天这样可喜的成果。

大卫广场
在名山镇3A级名山岛旅游风景区,有全国唯一集中反映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标志性展馆—黑龙江流域博物馆。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该馆规模宏大,内容详实,具有现代化大展馆的气势。当年,筹划建馆时,恰巧黑河也正在谋划建立类似的展馆,但萝北先行了一步,首先抢占了地域资源中自然、民俗、历史、文化的“制高点”。后来,黑河只能创建“知青博物馆”。有了这个“制高点”,不论从旅游产业发展角度,还是从城镇一体化建设角度,都成为一个熠熠发光的亮点。

犹太人家
县长孙连昌不无感慨地说:在城镇一体化建设中,我们同样要以文化塑魂,因为有文化的地方才有底蕴。
红光小镇餐饮服务一条街:朝鲜饮食文化尽收眼底
23日上午,雨雾蒙蒙,温度也降至零上五六度。站在风中一会儿,浑身就不由得颤栗。但记者的心却热乎乎的。
在红光小镇规划设计图板前,记者感受到的是短暂的时光中,小镇发生的巨变。夕日的落后山村,俨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生活区,行政区,项目产业园区及各种配套设施将一一完善。五一才动工的餐饮一条街已凸显规模,放眼望去,平整宽阔的水泥路面两侧,一排排具有朝鲜族风格的民居依次排开,不远处,是两栋新建的农民集资住宅楼,雨帘中,那粉红色的楼体那么温馨,那么好看。这一切,像未及舒展的画卷,吸引着记者前往探究。
红光小镇
据介绍,红光小镇在已完成的两栋农民公寓楼基础上,又增加2栋居民楼,新建房屋七栋,并对现有的11栋旧房进行改造。完成风情园硬化亮化工程。
“这儿就是俺的新家!”萝北县东明乡红光村农民尹文哲指着身后的楼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尹文哲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住上楼房,从一个农民变成城镇居民。自己不仅可以将土地承包出去,每年与妻子在镇里打工的收入也很可观。他喜悦满足的神情感染着我们,我们也不觉露出欣喜的微笑。
东宁朝鲜族乡是萝北县唯一的朝鲜民族乡。近年来,到韩国等地务工人员较多,各村屯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加之村屯分布在萝北县城关镇凤翔镇附近。针对这种情况,萝北县委、县政府计划用四年时间,把东宁乡五个行政村八个自然村2000余人集中到红光村,集中打造红光小镇。目前,记者看到的不过是整体蓝图中的一小部分。将来,红光镇发展的脚步,将同黑土地上更多的美丽村镇一样,留下一个个时代发展的非凡印迹。
农民与市民:建设公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是多少代农民的梦想,今天,成千上万的农民有了将梦想变成现实的机遇。各级政府正在不余遗力地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
萝北县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农民与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建共享。

萝北县首届历史文化鼓会上的农民鼓队表演

萝北县首届历史文化鼓会上的农民鼓队表演
通过开展各种评选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到户到人。先后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村民”(即好婆婆、好公公、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活动,全县十星级文明户达2413户。东明朝鲜族乡黎明村获得国家级文明村称号,涌现各级文明村39个。开展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重大节庆、民间传统节日,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受欢迎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消夏季节,举办了广场文化周、电影周;在春节期间,举办了歌舞戏曲晚会、元宵焰火晚会、三娃表演、农村文艺大比拼、送春联下乡等活动。农村文艺大比拼活动充分展现了萝北县地方文化和草根文化的特点,培养和锻炼了县乡村三级文化干部,涌现出了一大批乡土文艺人才。苇场村的王兴安办起了农民文化补习班,北联村的信艳芬庄稼院里唱京剧,凤翔镇的侯守喜把家变成了剪纸工作室,“文艺人”姜福通带领全家参加了“神州大舞台”家庭组合演出,被评为三等奖。
从2006年开始,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队伍力量,萝北县开全省之先河,为农村配备了文化教员,如今实现了全覆盖。每名文化教员由财政提供1000元活动经费。在农闲时间每个村每个月都能开展1—2次形式不同的文体活动,文化教员组织的读书活动、秧歌汇演、“欢乐在农家”文艺晚会、足球邀请赛、放映电教片等活动极大的活跃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几年来已累计组织各类活动800余次。一个个沉甸甸的数字和一项项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既浓缩了萝北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昭示着萝北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正朝着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健康发展之路急驰。这一浩大工程所带来的变化将使辖区农民的生活方式向城市转轨,使农民的思维观念融入城市的观念,使农民的追求有了更高层次。
萝北县农民艺术节上的农民舞蹈队
不是结尾:
萝北县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过程中采取一人两种身份制,既是农民,也是城镇居民,以利益最高化为目标,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宅基地换楼房,以口粮田换养老金,打造城市农民新村。集中盖楼,户藉统一。以名山镇为例,在五至十年时间,将把拥有700多户居民的老城区全部打造为新城区。令农民喜笑颜开的是,他们在不改变农民身份的前提下,可以享受到城镇居民的一切福利。
走近萝北,凝望萝北,体验萝北,她像一位秀美女子依傍着古老的河流及山川,憧憬着与百姓幸福相关的未来。她从历史深处走来,她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她有着唱不尽的歌谣。在她悠长深邃的远景中,在她丰富凝重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过是截取了一个视点,她的无限风光,正待开掘。在此,我们真诚地为她祈福:祝福萝北,祝福黑龙江,祝福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