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冰城“家暴救助”遇冷 救助中心七年来少人问津
2012-09-27 09:46:25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孙莹 宫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9日讯 据全国妇联统计,我国家暴事件呈上升趋势,在2.7亿中国家庭中,约有8100万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每年约有10万个家庭因此而解体。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个派出所了解到,去年每个派出所接到的家暴案件高达近百起,而相关部门开办的家暴庇护中心却受冷落。家丑不可外扬,缺少自救意识等因素成为家暴救助遇冷的主要原因。

  记者从民安、康安等派出所了解到,平均每个派出所一周都能接到一两起夫妻双方因家庭纠纷而引发的治安案件,一年达近百起。引发家暴的导火索大致分为三类:原配夫妻一方有不良习惯的,再婚夫妻因孩子、老人赡养和财产起争执的,夫妻双方一方有心理疾病的。派出所主要处理治安和刑事案件,并非是专门调节家庭关系的机构。他们能做的仅是将双方当事人请来,本着劝和不劝离的原则进行调节。

  据了解,2005年4月由我市妇联和民政部门共同创建的“哈尔滨市反家庭暴力庇救中心”成立。该庇救中心设在市救助管理站,其宗旨就是保护因遭受家庭暴力而导致无家可归的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并为其摆脱困境提供服务。然而,庇护中心开办7年来,登门者却寥寥无几。据了解,要进庇护中心需先向公安机关报案,开具验伤单,向妇联提交申请,且必须是在哈无亲友者,一般入住不超过7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受害者并不了解反家暴庇护中心,不愿将“家丑”外扬,不愿走一系列进庇护中心的程序,这使得庇护中心遇冷。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张奎志教授表示,遭受家暴者要面对严峻的夫妻关系、住房、子女监护、就业等诸多问题,受害者应该拿出勇气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咨询解决方法,有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关部门能否适当简化救助程序,并对受害者提供完善的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等帮助,让受害者的身心都得到全面细致的救助。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