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7日讯 在许多哈尔滨交警眼里,夏庆东很传奇。作为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技术中队民警,他几乎就是交通事故案件“破案”的代名词。
“传奇”交警夏庆东。
夏庆东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2002年调入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开始了他的“福尔摩斯”生涯。十年来的哈市重特大交通事故,他悉数到场,破案率超9成。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交通事故现场勘查高手。
火眼金睛辨罪痕“千里”擒凶
“放松,细致。”多年的办案经验,夏庆东总结成两个词。
2006年,南岗区哈西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位放学的女学生被碾轧致死,据目击者称:肇事车是一辆大客车。但由于没看清车号,使案件侦破遇阻。经过大量调查、梳理,一台在事发时段经过此地开往内蒙古的长途客车有重大嫌疑。可是,当该车从内蒙古返哈之后,已经往返行驶了1000多公里。先不说驾驶员故意破坏,单说这1000多公里的路程,即使有痕迹也很难存在了。
夏庆东坚信,由于当时是秋季,路况较好,没有下雨,应该留有蛛丝马迹。经过大量细致勘查,他终于在客车的左后轮双胎之间的胎壁上,发现有少量纤维物质和软体刮擦形成的痕迹。但又一个难题来了:死者的衣物早就被当做医疗垃圾处理了。此时,冷静的夏庆东想到,从学校借出同款女生校服进行材质的微量物证检验,终于确定了该车确实是肇事车。
一滴血揪出肇事逃逸犯
去年,香坊区发生一起逃逸案件,一辆面包车撞死人后,肇事司机弃车逃跑,经调查证实,面包车为被偷车辆,案件的侦破陷入困境。
夏庆东在肇事现场看到,死者几乎从风挡玻璃冲进了驾驶室内,身边留下大片血迹。夏庆东盯着这片血迹,迟迟不露声色……在这摊血迹中,他发现了一滴不一样的血。夏庆东告诉记者,受方向、力量等不同,血迹喷溅和滴落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大滩血迹旁边的这一滴血的边缘毛刺形状,暴露了它的与众不同,“我判断它很可能是肇事司机受伤留下的”。
经过DNA化验比对,这滴血确实和大滩血迹分属不同人。抓捕时,犯罪嫌疑人还在家中安然养伤,作为偷窃惯犯,他自觉当时将现场掩饰得万无一失,没想到仅凭一滴血,还是落网了。
偶像是鉴识专家李昌钰
多年的实战经验,让夏庆东练出许多本事,比如,通过轮胎印记长短,可以估算出事发时的车速,误差几乎控制在1公里/小时。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交通事故勘查方面的全国会议上,专家所举的两个经典事故案例,全出自夏庆东之手。
听夏庆东讲的破案故事,“传奇”二字蹦出记者脑海,夏庆东告诉记者,他的偶像是70多岁的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有人说李昌钰传奇时,他只说自己是个平常人,毕生都在用证据说话。”夏庆东淡淡地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