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打造蓝莓产业进行时
2012-10-06 10:49:09 来源:东北网  作者:魏义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6日讯 (记者 魏义松) 蓝莓,一种可以在全球创造出75亿美元贸易额的水果,一种在我省大小兴安岭地区拥有巨大野生储量的水果。为将区位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黑龙江作出了发展蓝莓产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使得蓝莓产业的发展渐入佳境。

大棚内长势喜人的蓝莓幼苗。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蓝莓素有“浆果之王”美誉,产品用途广、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从2002年到2011年,全世界蓝莓贸易量由近9万吨增加到22.5万吨,总贸易额由52.05亿美元增加到75亿美元;蓝莓产量参与国际贸易比率由41.5%提高到近80%,成为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比率最高的果品之一。预计到2015年,国内的需求就将达到8万吨以上;到2020年,国内需求量将达到20万吨以上,如果再考虑出口其它国家,我国蓝莓需求量可达到30万吨。同时,在旺盛的消费需求刺激下,蓝莓市场价格将不断上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孙吴县农民赵军介绍蓝莓的培育情况。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2010年,我省制定《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野生蓝莓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适宜生态区域人工栽培为辅,夯实生产基地能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打造加工龙头,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努力实现蓝莓产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高端化、销售国际化,并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蓝莓产业发展,把蓝莓产业发展成内生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规划》的出台极大地的加快了我省蓝莓产业的发展步伐。


  经过不断地发展,今年,我省野生蓝莓抚育和管护面积达到97.7万亩,达到《规划》目标的81.4%,实收量已超过2.5万吨;人工栽培面积迅速扩张,达到7.1万亩,比2011年增长131%,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已开发出12大系列、160多个品种的产品,年加工产值达到9.3亿元,多家蓝莓加工龙头企业通过了质量认证,大兴安岭、伊春等地还通过举办“蓝莓节”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蓝莓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黑河市、省森工总局、省农垦总局已初步经形成了各自蓝莓产业发展的格局。

逊克农场职工进行蓝莓栽植。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成绩的取得背后,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截止目前,全省已先后投入中央专项扶持资金7000多万元,在去年和今年连续召开全“省蓝莓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学习、借鉴、推广种植蓝莓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省发展蓝莓产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全省蓝莓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野生蓝莓资源开发利用、人工种植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市场培育和科技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按照“拿出发展粮食生产的劲头、建设蔬菜大棚的办法、经营管理花卉的经验来发展蓝莓产业”精神,今年我省更针对性的提出在今后一段时间,针对我省蓝莓发展的实际,要加强原料基地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搞活市场流通。发挥我省蓝莓“野生、原产、寒地、黑土、有机、保健”的稀有性和独特性,扩大黑龙江蓝莓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去年,孙吴县群山乡的赵军栽培了蓝莓200多亩,并建育苗大棚3栋、温室大棚4栋,每年可生产苗木40万株,通过苗木的销售他已初见效益。他地表示,省里发展蓝莓的政策好,政府支持的力度又这么大,他有信心把自己的蓝莓基地做成“集宝盆”!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