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7日讯 (刘斌 记者 李倩)格调统一的建筑群,蓝瓦、黄墙,大理石广场,文化休闲区;安详散步的老人,互相追逐的孩童……一幕幕皆是幸福温馨的景象,这就是初展新颜的伊春市乌马河区梅花山小镇。
|
乌马河林业局和新昊集团借助生态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既能改善百姓居住条件,又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趟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新方式不仅得到了游客商家的赞叹,也得到前来视察的国家、省、市领导的认可。
民生为重--重视民生保障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自2010年起,这个局在整合撤并伊东、伊青、伊林三个经营所和伊东农牧场的基础上建立起伊东中心林场梅花山小镇。自建设之初,这个局就给这项民生工程定下核心理念:搬得来、住得安、能就业、有保障,以此地为大载体,为百姓建设一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家园。为此,2011年,这个局和新昊集团采取“捆绑”推进的方式,一方面打造打造高品质的居民住宅小区,一方面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双管齐下”的做法让百姓深受其惠。
仅仅2年多时间,就把一个破旧、落后的经营所,打造成了建筑有格调、小区有景致、产业有活力、文化有内涵,恢宏大气、生机无限的靓丽小镇,成为伊春林区调结构、惠民生、快发展的典型。
“还是党的棚改政策好啊!也要感谢林业局和新昊集团真抓实干,我们才能住上这样漂亮、宽敞的好房子,做梦都梦不到的事情,没想到却成了现实了”回迁户李林泉感慨万千地对记者说。
历经2年多时间建设,小镇居民住宅区悄然成型。新建了59栋、790户居民新居,英伦式建筑带给人全新的感受。为方便百姓生活,每栋楼房的一层设计出了存储库,还建起了统一的存储区,建起了1500立方米的秸秆燃气站,居民住上了电取暖、燃气举炊的新型节能住宅,小区内还建有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和生活供水厂。环绕居民区的排水网络和供水系统通畅,城镇功能完善。
此外,小镇的道路、水电、医疗、照明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已配备完毕,小区的街道全部得到硬化和亮化。298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所和占地286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区,满足了居民养老、托幼、医疗、邮储及文化娱乐等服务需求。
在小镇建设之初,这个局力促帮助职工群众实现发展致富,利用空出的土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为他们提供旅游接待、社区家政服务及种养殖等渠道。
生态为先--重视生态环保 生态经济和谐双赢
这个局着力建设生态绿色旅游小镇,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大力开展见空铺绿、沿线种绿活动,居民区、活动广场等都合理布设绿地,楼前楼后尽是鲜花绿地。这个局还按照小镇绿化景观设计规划要求,在适当路段、景点栽种大株绿化树200余棵,小镇镇址绿化率达到了90%,实现了小区花园化、道路景观化、林场园林化。
在建设中,这个局同步实施了烧柴改革,大力推广秸秆燃气工程、电采暖等生活用能方式。790户居民每年(以每户消耗8立方米烧柴计算)将减少6320立方米的林木消耗,这几乎相当于全局一年的木材产量。
梅花山旅游小镇的建成,使之与西岭中心林场呈双足鼎立、遥相呼应之势,“两点带动”作用和集聚效应愈加明显:预计这个局每年可接待游客80万人次,预计旅游收入将达4亿元,此相当于这个局12年木材生产销售收入的总和,预计可安置3000余人就业,职工群众就业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
文化支撑--重视文化产业 先进文化凝心聚力
这个局和新昊集团将精心建设文化产业基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以高水准建设森博会展会为契机,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基地,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发展氛围。
历经2年多时间建设,占地15800平方米的文化产业基地拔地而起。三个主要功能区分区合理,文化艺术街区为文艺爱好者提供摄影、绘画、书法及艺术品展览提供场地和平台;森林产品展区为国内外森林食品加工企业和木制工艺品企业提供展销平台;办公区为各项文化产业、事务提供保障服务。产业基地的发展将为我市文化产业、乃至龙江文化的蓬勃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在伊东中心林场,文化休闲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职工之家及展览室应有尽有,职工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文化场所愉悦身心。在这里,文艺演出不断,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交流频繁,小镇文明、祥和之风浓厚,各种文化融合碰撞,这里的人们热情奔放、大方洒脱,而这也成了职工群众投身三次创业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