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1日讯 有的像孩子一样天真固执,有时颠三倒四,有时喜怒无常……10月10日是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重点关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群的精神健康。昨日,记者从市神经精神病医院了解到,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市老年精神疾病发生率正呈上升趋势,约每10个老人中就有1个有精神、心理问题,但就诊率和知晓率却相对较低。
老年痴呆是一种精神疾病
69岁的王大爷,经常忘了要做的事,常常丢东西,今年以来已经走失了三次,有时还把家里的钱拿出去给别人。而家住爱民区71岁的刘大娘,每天都会不停地洗手,反复查看门窗是否关好,经常担心有人要害自己,经常情绪低落、紧张,长时间失眠。
据市神经精神病医院副院长胡广玉介绍,这些都是精神疾病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人老了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是正常的事,不觉得这是一种病。有很多老人对自己是否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也不知情。而从多年该院的接诊情况看,老年人面临的两大精神疾病祸首是老年痴呆和抑郁症。目前,老年痴呆已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人类第四大杀手。我国部分地区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痴呆患病率为4.2%,而这部分人群目前在治疗上却是一个盲区。
老年精神病患者就诊率低
“除了老年痴呆外,其他类型的精神、心理疾病也困扰我市不少老年人。”据市神经精神病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于2009年至2010年期间,曾对市区、林口、绥芬河、海林四处的2412名60至75周岁之间的老人,进行了一次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据调查显示:老年人睡眠障碍整体发生率占21.21%,躯体化障碍发生率为15.70%,抑郁情绪达25.63%,焦虑情绪占20.80%。而据该院门诊部门近一年来的调查显示,我市目前也至少有一万名以上的老人患有精神、心理类障碍。
“这么多老年人患病,可到医院进行治疗人的却很少。”这位负责人称,目前该院收治的基本都是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共有463人。其中,以35岁至45岁的患者居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到11%。很多老年人虽然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但却羞于求医,不愿到医院就诊,还有的因为经济困难难以进一步治疗,从而错过了2年内的最佳治疗时机,使病情越来越严重。
用关爱帮老人度过心理危险期
对此,医学专家们表示,我市老年人精神疾病发生率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除了应在治疗上加大力度外,更应在“防”上下功夫。专家提醒,老年人发病率高主要原因是他们处于“心理危险期”,在面对退休、空巢、疾病、丧偶、经济困难等问题时,部分人需要帮助才能更好地适应。因此,建议社会及家庭应多关心老年人的心理、精神方面的健康,对于有压力或情绪波动较大的老年人,给予及时的安慰与疏导。
此外,老年人自己也应该意识到,老龄是人生经历的最终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都与青壮年不同,人进入老年后需要自身调整心态,要积极应对老龄伴随的身心改变:多参加社区活动,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积极觉察身体、情绪等异常变化:及时发现和治疗精神疾病。当老年人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时,要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