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11日讯 在佳木斯大市场建设浪潮涌动的今天,其中最精彩、最亮眼的部分当属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和天润国际农机具交易中心。两大市场迅速崛起,成为领跑经济发展的强力动能。
农副产品市场:告别脏乱 环境洋气
原来的农副产品市场充斥着嘈杂声,各种气味混合垃圾遍地,经常出现车人混杂相争的情形……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将这一页交给历史,一个现代化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华彩登场。
4万吨货物最大储存量,让老百姓的“菜篮子”不再有冬夏之分。
鸟瞰一栋栋蓝色屋顶的仓库整齐排列,各区域按功能划分。园区内绿化景观为这片“蓝”点缀别样的色彩。“我们中心是去年开工建设的,占地28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由19栋综合仓库、1个交易展示中心、1栋办公楼和临街配套商服构成。主要经营蔬菜、水产品、水果、干调、肉禽等9大类涉农产品。可以这么说,只要厨房有的食材,来我们这里都能找得到,而且价格便宜。”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总经理王学成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步行街两侧是商户业户门店,商户“面对面”更为集中。而门店后身的仓库长36米,一般16米的货车进入装卸货物绰绰有余。设计者还细心的在仓库内多增加了暖气片,避免了冬季寒冷天气对果蔬等农副产品的损耗。
“于家粉条”是最早搬迁到中心的商户之一,记者到店采访时正赶上于老板接听客户的电话。撂下电话,于老板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刚搬过来,一些老客户都跟过来了。每天订货的电话不断,这不马上就要发一车到外县。”
“于家粉条”原来的店面是200平方米,这回他们租下了3间仓库有450平方米,可容纳几百吨的货品。面积翻倍,租金却便宜了1倍多。
看到记者采访很多业户都凑了过来,他们各自说着变化:“环境好了,客户比以前多了。”“市场干净了,我们成天‘泡’在这里心情也舒畅了。”“原来担心市场远客源会少,现在一看我就放心了,这个大市场真像样。”
中心到底“现代”在哪儿?他们专门设立了垃圾回收处理场,通过先进的设备将果蔬等垃圾直接转化为可供农民使用的绿色肥料变废为宝;斥巨资打造园区内的监控系统,240余个摄像头形成无盲区监控,为中心上把“安全锁”;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为农副产品交易提供实时信息;免费大巴车让市民购菜无忧,吃菜不愁……
开门纳客10天,该中心已经有130余家商户入驻,入住率达100%。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140台货车进入交易,流动商贩220户,参与交易人员达2000人,蔬菜日交易量1000吨,交易量还在稳步上升。二期果品商户也全部签约,他们早已迫不及待“搬家”。
农机大市场:汇聚人气 显露霸气
在众多头衔中“农机城”是佳木斯又一响亮名片。随着农机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旧有农机市场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深挖潜力,让农机市场迸发更大的磁力?天润国际农机具博览中心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记者走进天润国际农机具博览中心施工现场,一座现代化农机交易市场已初具雏形。博览中心主体已完工,五星级宾馆也已拔地而起。2013年中俄农机展洽会将在这里亮相。
博览中心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是目前东北亚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农机具交易博览中心,也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博览中心建成后将打通中、俄、日、韩等国农机贸易的绿色通道,让更多农民受益。
博览中心副总经理张清福指着中心主体建筑对记者说,“中心规划建设展览、交易、仓储、物流、多功能综合服务5个功能区,宾馆、餐饮、住宿这些配套服务齐全,工商、税务、农机具检测等行政一站式服务,还有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这些金融服务也将齐聚这里。”
在这里买农机究竟如何方便?张清福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如果农民想更换最新型的农机具而手里又没有足够钱的时候,来我们这里就可以把农机开走。我们将联合金融服务机构为购机农民设计最佳解决方案,让他们轻松购机无压力。”
天润国际农机具博览中心的超前实力还远不止如此。
庞大的规模有效地整合优势资源并形成品牌集群效应。一个综合性农机具交易平台,不仅可以为销售商和客户提供展览展示、交易博览,还提供了仓储物流、检验检测、信息集成与发布、综合金融服务帮助和支持。
买农机和去超市买东西一样简单不是幻想,天润国际农机具博览中心即将做到。“农机具自选商场”模式为购农机者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为经营者提供平等的竞争平台。这种创新不仅解决了销售商统一管理和监督问题,还让良性竞争成为交易的主流。
目标确定,号角吹响,天润国际农机具博览中心力争在五年内成为全国最大、功能最强的农机具集散、交易、展示窗口,稳坐国际级农机具产业头把交椅。无论是在经营模式上,还是在服务方式上开拓一种新模式,终结传统模式,迎来农机贸易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