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  经济旅游图片
搜 索
[走基层 看发展]合作社拉动大发展 “塞北江南”处处稻花香
2012-10-15 09:54:5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岳同明 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泰来10月14日讯(记者 岳同明 孙晓锐)秋风送爽,稻谷飘香。进入10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120万亩水稻喜获丰收,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收获水稻的忙碌场景。近年来,泰来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把水稻生产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泰来县进入水稻收割期。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六统一”提升稻米品质 科技富农尝甜头

  泰来县水稻栽培有近百年历史,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誉。近年来,该县水稻种植面积实现较快增长,2012年全县水稻面积12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9.2%。

  农人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来桂山自豪地告诉记者,泰来县气候、光热条件优越,无污染的嫩江水流淌而过,同时又地处黑龙江第一积温带。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和无污染的土壤、水资源条件,造就了泰来大米独特的品质特征。


来桂山向记者介绍合作社加工生产情况。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经国家检测中心理化指标检测,泰来主栽优质水稻品种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二级以上稻米标准。2009年,“泰来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2011年,“泰来大米”商标成功注册。

  从最初的几十户起步,如今农人合作社入社村民800多户,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万多亩。回首创业的艰辛,来桂山颇为感慨。“当初想让农户加入我们合作社可费老劲了!”

  过去,当地农户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习惯使用富含碳磷钾的复合肥料,对于合作社大力推广的有机肥不信任。来桂山只好和技术人员主动上门,一家家地进行解释说明。


稻花香成为泰来大米主打品牌。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产量的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变化使农户们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据统计,加入合作社的成员亩可减少投资25元,增产50公斤,亩均增收200元。

  品质的提高也为泰来大米带来了巨大的产品附加值。如今,四斤888元的礼盒装、五斤3000元的灌装泰来大米牢牢占据了高端市场。


泰来大米抢占高端销售市场。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来桂山介绍,合作社通过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的方式,引进了稻花香、东农425等优良稻种,在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单产、提高品质的同时,着手解决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企业之间产、供、销不畅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优势整合和利益互补,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基础,提高了市场竟争力,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保护价收购 “稻农领钱不着急”

  泰来县克利镇四间村村主任徐世坤,除了村里的工作外,他的另一个职务——四间村水稻分社理事长,则广为人知。全村已有170多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以上。


记者采访四间村村主任徐世坤。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四间村村民佟宪国告诉记者,自从加入合作社以后,自家承包的150亩水田一年下来净赚十五六万。

  随着收入的增加,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如今,佟宪国一家已搬进县城里70多米的楼房里居住,孩子也在县城上了学。农闲时,佟宪国经常带上全家人去北京、沈阳等地旅游,过起了令城里人都羡慕的富足生活。


佟宪国满脸收获的喜悦。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过去村民卖粮抢着要现钱,现在合作社来收粮给钱村民都不要。”看着记者满脸的疑惑,徐世坤笑着解释说,为了保证村民收益,合作社在收粮前会出台保护价。粮食统一收购以后,合作社会分析国内市场的总体价格,将粮食卖到一个好价位。到那个时候,村民才会心满意足地领回卖粮款。

  目前,泰来县有水田专业合作社202个,社员7200人,合作社耕地面积31万亩,生产基地26个。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泰来大米”已成功打入广东、浙江、云南、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2012年,泰来县水稻总产量将突破70万吨,水稻种植户获益超10亿元。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