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好声音四强三位是东北人 哈尔滨好声音在哪里?
2012-10-15 10:17:16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阴祖峰 陆婧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5日讯 《中国好声音》无疑是这个夏天最火爆的电视节目,没有之一。

  从7月13日开播至9月30日落下帷幕,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好声音》借助强大的媒体力量成为一场席卷全国的风暴,为中国电视音乐节目树立了新标杆。有趣的是,在56位入围学员中,竟然有14位东北学员;入围16强的学员有8名东北学员,而最终进入四强的学员,除吉克隽逸外,其余三人都是东北人,长春人梁博更是最终成为“年度好声音”,我省齐齐哈尔市的吴莫愁则成为“中国好声音”第二名。也正因为这样,包括王菲在内的“好声音”观众都戏称本季《中国好声音》为“东北好声音”!

  可以说,东北音乐界取得的成绩不仅让乐迷们刮目相看,更让数亿的海内外观众重新认识了东北地区的音乐实力。

  在专业领域来看,《中国好声音》的冠军分量也许并不重,但其为吉林艺术学院乃至东北地区树立的音乐形象和文化形象则不可小觑——作为亚洲唯一的“音乐之城”,哈尔滨徒留一声叹息……

  哈尔滨也有“好声音” ——有光彩但不够夺目

王崇。

  事实上,哈尔滨籍选手在《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中的表现其实也十分抢眼。

  在初选阶段,面目清纯、身量娇小的哈尔滨女孩王崇以一首轻灵如水的《白天不懂夜的黑》震动全场。导师那英更是在表演过程中几度红了眼眶,转身看到王崇后更是泣不成声。原来,王崇其实和那英相识多年,并担任那英的御用和声,那英也亲切地喊她作“妞妞”。但考虑到公平问题,那英最终没有转过红色椅子。不过,庾澄庆也指出了王崇的问题所在:辨识度不足。刘欢也称赞妞妞的此次亮相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演唱《别在我伤口撒盐》的王燕同样是哈尔滨人,20年前她也是一名歌手,后来因为家庭而放弃了梦想,如今已定居上海,并成为了标准的家庭主妇。这次为了让女儿看到她的自信和坚强来到《中国好声音》,她的声音和经历感动了导师和观众,但最终未能入选。

  与“妞妞”和王燕相比,葛林和“佳宁组合”似乎更为幸运,他们成功赢得导师“转身”,进入导师考核。被那英戏称为“尹相杰”的“80后”新郎葛林以一曲改编版的《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受到庾澄庆的青睐,成为其麾下一员,但在14进7的一对一PK中惜败更具摇滚气质的褚乔。同样命运的还有美声组合“佳宁组合”——这是一支由哈尔滨籍歌手孙佳欢和他的大学同学唐宁组成的美声唱法组合,他们也是《中国好声音》的第一对组合选手。优雅的《The Prayer》赢得了四位导师全部转身,两人最终选择了刘欢老师。但在导师考核四强赛中,第二组出场的佳宁组合遭遇权振东,古典与流行完美融合的《冬天来了》唱醉了全场所有观众,但刘欢最终选择了权振东。

  佳宁组合中颇受女性观众欢迎的“王子”——孙佳欢是地道的哈尔滨人。“哈尔滨的音乐氛围对我影响非常大!”接受记者采访时,孙佳欢表示,自己从小就师承黑龙江省歌剧院老师学习小提琴,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始了系统的声乐学习。随后,孙佳欢考入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并在韩国韩世大学攻读音乐剧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孙佳欢参加了包括《非常6+1》等节目的录制,出演了音乐剧《告诉海》的主要角色,更出版了自己的EP碟《过去的童话》和《美好人声》。

  “是节目组听到我的小样后找到了我,随后联系到我的大学同学唐宁组成了‘佳宁组合’。”谈及哈尔滨选手的集体失利,孙佳欢认为,每一名选手的实力都不弱,彼此差距其实并不大,能否走下去的关键是看导师的审美需求。如今,孙佳欢已是中央歌舞团的一名演员,虽然被三宝评价为“为音乐剧而生”,但孙佳欢表示,自己一直在筹备自己的全新EP,暂时没有参与音乐剧演出的计划。


 

  高雅并非高姿态——走出去前面才有天

  在快乐女声尚处于选秀舞台制高点的时候,屡出人气选手的四川音乐学院成为爱乐者眼中的圣地,成都也俨然成为全中国最会唱歌的城市。在《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中,吉林省如同一匹黑马,共有6位选手被不同的导师选中,诞生梁博、金志文、权振东的吉林艺术学院更成为新晋的音乐沃土。

  同为松花江所滋养,哈尔滨一直被称为音乐家的摇篮。但近年来,除了《祝你平安》的孙悦、《常回家看看》的陈红,及踏上《星光大道》的盲人歌手杨光、湖南卫视2011年度快女刘忻和凭借《我的歌声里》走红的曲婉婷外,哈尔滨与流行音乐界似乎再无关联。尽管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交响乐团、话剧院和原创音乐剧,诞生了作曲家傅庚辰、金铁霖、刘锡津,歌唱家李双江、尤泓斐,乐器演奏家滕矢初、冯少先等一批又一批的音乐家,但仍显得不接地气,有些曲高和寡的无奈。

  事实上,哈尔滨的流行音乐人才始终丰盈,但苦于没有空间成长、没有舞台展示。不可否认,哈尔滨没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对成熟的音乐创作、生产、销售环境,更没有完整的音乐产业链,为了生存也为了发展,更多的哈尔滨籍音乐人选择了南下寻梦,如今在北京发展的孙佳欢坦率地说:“很多优秀的音乐人都是从哈尔滨走出去的,没办法,因为他们在哈尔滨吃不上饭……”

  在业内人士看来,哈尔滨不应该只有“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适度地放低身段、参与更多有人气、接地气的音乐、文化活动,同样也能为“音乐之城”的美名锦上添花。

  音乐之城不乏好歌者——有梦想奈何欠缺舞台

  哈尔滨并不缺乏培养音乐人才的土壤和氛围,享誉中外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也向世人证明了哈尔滨是当之无愧的“音乐之城”。然而,对高雅音乐的高度重视令哈尔滨音乐界从另一个方面与流行音乐产生了脱轨,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哈尔滨音乐人对此感到无奈和无力。

  现在的音乐传播形式已经不再单一,音乐人的生存环境却没有因为传播途径的增多而变得更轻松。哈尔滨籍网络歌手阿蔡,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音乐教师,在采访中他对记者说,无奈的人才去网上创作,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走进现实。 “我的实力肯定是够用的,甚至比一些选手强,但是我没想过参加选秀,从来没想过。”当记者追问起原因,阿蔡无奈地笑了,在他看来,去参加选秀的都是资金、人脉、实力不俗的选手,想从这些人之中脱颖而出除了扎实的唱功之外,还需要一些“运气”。

  阿蔡可以说是一名“唱作俱佳”的音乐人,2007年他推出了第一张音乐专辑《爱上你我真的错了吗》,在他的个人音乐主页上有很多近期创作的歌曲,阿蔡表示,他的音乐就是他的心声,也是许多普通百姓的心声,“网络毕竟只是一个平台,我的音乐也只能唱给少数喜欢我音乐的人听,在网上创作还是有一些局限性,如果走进现实世界,我的声音也许能传递给更多的人。”采访中,阿蔡也提到了不少哈尔滨籍的网络歌手,然而太多的现实因素让为数众多的网络音乐人只能将他们的才华施展于小众之间,“希望哈尔滨音乐界也能关注一下我们,‘哈夏’提供给人们的是高雅音乐,我们的歌声也许更接近老百姓。”

  哈尔滨独特的音乐土壤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音乐人,他们有的红极一时,有的远走他乡,有的选择默默地实现自己的音乐梦,“先唱出来,以后怎么办再顺其自然吧。”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也是许多酒吧驻唱歌手的心声。“我也想红,不只是因为红了才能有更多人听我的音乐,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红了以后才更有能力坚持下去……”只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并不能实现音乐的梦想,出于无奈,哈尔滨一些音乐人的“音乐梦想”变为了“业余爱好”。在维持生存的前提下,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有的甚至从事着和音乐并无联系的工作。有的人选择离开哈尔滨,寻找一个更适合发展的地方演绎他们的音乐人生。

  “音乐之城”哈尔滨的土地上,正有越来越多热爱音乐的人涌现出来,他们怀揣音乐梦想,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方舞台来绽放光芒。在好声音响彻中国大地之时,哈尔滨缘何缺席了呢?

  酒香也怕巷子深 ——加强公关控盘能力提高知名度

  近年来,哈尔滨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在参加赛事、参演节目方面却始终缺少带头人和运作的团队。“佳宁组合”的孙佳欢就认为,哈尔滨籍选手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没能走得更远,与学员们“单打独斗”的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据了解,由于学生“组团”参加“好声音”,吉林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都有专门的领导和老师陪同学员们“闯关”。在这次与《中国好声音》的“合作”中,吉林艺术学院奉献了自己的“热情”,而他们也得到了《中国好声音》的“反哺”。也许“公关能力”并不会对赛果产生直接影响,但哈尔滨团队的公关能力几乎为零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吴莫愁就读的沈阳音乐学院,告示板上经常会贴着选秀的通知,学校老师和学生并不排斥,成绩的获得更是对学校和学生的一种鼓励。与之相对应的,哈尔滨却仿佛身处“在那遥远的地方”,鲜有哈尔滨面孔亮相各种赛事。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即使哈尔滨籍选手获奖,他们也普遍被忽视。2005年,在文化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声乐比赛中,哈尔滨籍青年歌手刘臣获得文华声乐表演一等奖,成为黑龙江省获得此项声乐最高政府奖的第一人,但相关部门对此却格外冷静,省市媒体也不约而同地保持淡定……如今,刘臣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任流行音乐系副主任,身为教授的他仍在不倦地培养着一个又一个热爱唱歌的孩子。近年来,他的学生在《绝对唱响》、《星光大道》上都有出色表现,2011届毕业生雷娟更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东北赛区第一名、全国前十名的好成绩,但迎接她的仍是一片寂寞,回到哈尔滨仍要靠老师帮忙找工作……

  刘臣对记者说,哈尔滨的音乐发展要靠后续人才的不断接力,只有保护人才、爱护人才、储备人才,才能让哈尔滨的音乐发展步伐更为稳健。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