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我省5名科考员入选今年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团
2012-10-16 10:40:19 来源:生活报  作者:刘畅 张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科考队员在进行培训

“新式武器”航拍相机

  生活报10月16日讯 调试仪器、软件更新、设备安装、锻炼体能……15日,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内异常忙碌。这里以往只是一处普通的办公场所,但从10月份开始这里确切地更名为“黑龙江南极科考培训基地”了。经过层层选拔,入选今年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团的我省测绘局5名队员,就在这里进行科考前的培训。本月末,这5人组成的“龙江南极科考队”将出发,登陆南极开始神秘科考之旅。

  1

  我省5名科考员

  入选南极科考“国家队”

  15日,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里分外忙碌。“今年南极科考我们要进行一系列新的科考项目,所以仪器设备得提前调试,还要模拟实验,体能的锻炼就只能在工作的间隙进行,白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中心主任吴文会说,他也是入选队员之一。

  据了解,今年我省参加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团的队员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吴文会告诉记者,“除了考察专业技术外,还要求体格健康,能胜任在极特殊环境下的工作。另外,心理方面的健康也特别重要,在南极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环境下要从事长期的独立作业,所以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自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数月选拔,最终我省测绘局的吴文会、侯雪峰、王连仲、王照祥、陈迎浚入选南极科考团,他们中年纪最大的超过50岁,年纪最小的仅27岁,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将于本月27日出发向南极进军。

  2

  首次水下地形测绘

  打通中山站给养新线路

  小小的黑盒子,队员轮番上阵鼓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据介绍,这三样仪器都是针对此次南极科考测绘局特意准备的“新式武器”。比如最先进的航拍相机,特意为南极环境设计,图像能精确到地面的15厘米;而GPS定位仪和测深仪也是特意订购的,使用软件调试后能在极寒气温下和水下时时监测出清晰的图像,并自动传输。

  南极水下地形测绘是今年的新项目。据介绍,他们将通过测深仪和GPS定位仪等仪器来完成这个项目。届时,将打穿南极厚厚的冰层,将测深仪放入海中,利用GPS在冰面上定位,通过不断发出的数据汇总分析后,就可完成对确定区域水下地形的测绘。这次首个水下地形测绘将在中山站附近的华夏湾开展。华夏湾临近中山站,湾上常年冰层覆盖,给雪龙号航行安全及中山站物资补给带来很大困难。通过水下测绘,将探明该区域地形地貌,开辟到达中山站的新线路,保障物资供给。

  这次是中心副主任王连仲第四次执行南极科考任务。王连仲告诉记者,本次科考的延续项目就是南极的环境变化,这次他们将通过飞行影像和航空影像,继续开展对南极冰盖运动的监测,以进一步探明内陆与南极温度变化的相互影响关系,打开神秘的南极气象变化。

  3

  路上要走一个月将在南极过春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经过集中培训后,5位测绘队员将于本月27日起程,途径上海、广州,然后乘雪龙号航行10天左右到达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预计将于12月份到达南极中山站,开始科考测绘,预计3月初开始返程,4月初回到上海。这意味着,我省的南极科考队员将在遥远的南极过春节了。王连仲告诉记者,前年他曾在南极过春节,当天全国各地的科考队员团聚一起开联欢会,厨师还准备了丰富的年夜饭,而且当日身在南极的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科考人员也会来送上祝福。

  “这次我们在南极乘飞机进行科考任务,所以我一定要去,这也是我们的梦想。”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老队员相比,队员侯雪峰、王照祥全都是第一次执行南极科考任务,所以谈到南极之行,两人格外兴奋和向往,甚至都选择推迟婚期,以圆自己心中的南极梦。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