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层 看发展]伴雪常青马尾松——记踏实找矿人王建平
2012-10-18 14:04:15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超 强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8日讯 (王超 记者 强锐)大兴安岭地区活跃着一位黑脸庞、身材瘦削的找矿人。

  他性格淳朴,不善言谈,平凡无奇。

  偃尾山矿区遍布马尾松,马尾松贴地簇拥而长,虽没有伟岸挺拔的树干,但它们深接地气、伴雪常青、不争奇斗艳、结松果奉献大自然……

  这位偃松一般的踏实找矿人常年工作于此,他就是现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706队勘查院总工王建平。

  正是这股子踏实与坚毅,支撑着他带领项目组发现了岔路口超大型钼矿,使偃尾山矿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铜银矿床,带领项目组发现找矿潜力良好的布鲁吉山钼矿化区。他自己也从一名普通的地质技术人员一步步成长为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706队勘查院总工,为单位、为地质事业、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建平在野外工作时坚持学习。

  直视不足,开不断学习之良方

  2005年,王建平初当项目负责。虽然工作上的认真劲儿丝毫不输现在,但是找矿知识的匮乏还是导致当年的工作出现纰漏,劳而无获。

  收队后,不服输的王建平琢磨自己“栽跟头”的病根儿,就是知识储备不足。在自己的找矿实践中因缺乏理论知识,往往“跑偏”了还不自知,再努力、再认真也没有实在意义。

  找准了病根儿,他开始对症下药。

  学什么?学找矿方法、找矿理论和矿产勘查法规。他认准一个理儿,就是为适应找大矿、“攻深找盲”的需要,必须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熟知多种成矿模式和勘查方法。他自费买了6000多元的地质专业书籍,钻研岩石构造、矿床模型、浅成矿床等理论。

  怎么学?使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挤时间学。他常说,“锋利的刀砍好柴,矿从知识中来,挤时间学习就是在工作,是不在野外的地质找矿”。

  野外工作的盛夏酷暑,天天在矿区跑,但他每次出队都带着几本正在看的书,一得休息就顾不得一天的劳顿,翻出书来看看。

  收队整理内业期间,丝毫不比野外工作轻松。写报告、写总结、写设计,工作没有8小时的概念。2005年以来,他几乎很少休大礼拜,只在2010年休过一个元旦假期。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他仍然坚持从单位到家、从饭桌到书桌,再学习、再充电,结合找矿实践,形成找矿新思路,为新年度找矿工作打好基础,通过“冬闲”学习为“夏忙”找矿作技术支撑。

  王建平的找矿意识得到升华、把握地质成矿理论水平得到提升,为日后增强践行找矿能力夯实了基础。


  以苦为乐,踏踏实实找矿

  有人说,“王建平是福将,矿在脚下,踢都踢不走”。

  但机遇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矿是他在找矿理论积淀下一步步踏出来的。这离不开他“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腿勤理念;更离不开他善于思考,具备知与行“无缝链接”的领悟力。

  他苦中作乐。在担任大兴安岭多布库尔河上游预查项目负责人时,和项目组同志在这个遍布高山沟谷、湿地水系的工作环境中,日夜与蚊子、小咬、牤蝇亲密接触,晴天在密不透风的林中蒸桑拿,雨天在汗泥水中沐浴……即使工作环境如此艰苦,他仍坚持对这个项目600平方千米工作面中多数地质线路的地质点、众多的化探(水系、土壤)点进行检查。

  自2005年进入大兴安岭地区工作以来,他正是凭着这股钻密林、攀陡坡、踏塔头、越溪流的不怕吃苦的劲头儿,汗一把、泥一把,踏踏实实地跑遍了负责的每一个工作区,发现了一个个矿点、矿床,提交了两个优秀地质报告。

  重视找矿胜过一切名利,树立献身地质事业之目标

  王建平从事地质找矿工作时心无旁骛,全身心扑在找矿工作上。他的工作业绩令人敬佩,但他重视找矿轻视名利的朴实劲儿更令人动容。

  他担任岔路口项目负责人时,在岔路口地区一处化探异常较好点布置槽探。其中,有一个200米探槽孔施工质量非常好,地层界线清晰。前去质量检查的局专家同他一起到探槽内观察时发现了钼矿化体。自此,他带领项目组发现了岔路口超大型钼矿。

  2007年,在岔路口项目的普查阶段,即将揭开特大型钼矿面纱时,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有领导提出为了岔路口和偃尾山两个矿区都出成果,询问他是倾向于继续留在前景明朗的岔路口项目名利双收?还是转向偃尾山这个“前途未卜”的项目埋头苦干,踏踏实实把基础工作干好?

  他思索了一夜后,认真坚定地选择去偃尾山。在他身上印证了名利不应成为地质人找矿的羁绊,献身地质事业、找到矿才是地质人至高无上的追求。

  从此,王建平开始一心扑到偃尾山项目上。为了有利于普查找矿工作的需要,他坚持住在矿区。住在矿区意味选择了困苦寂寞,但可以节省出往返时间,早晚都能到工作点再看看。几十公里的深山林海,夜晚有时只有他和组员两人,为了防野兽袭击,他们帐篷前挂上几个玻璃瓶,借助玻璃瓶的碰击声吓跑野兽,给自己壮壮胆。

  为保证槽探施工效果,克服冻土层对槽探施工的影响,他在多处布置探槽,阳光晒化一层就挖一层。项目组人员少,只能雇当地人员帮助进行地表采样,为了保证样品采样准确,他会经常指导监督,并对样品逐一进行复查,以确保采样质量。

  王建平和项目组同志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取得了详实的地质资料,现偃尾山地质项目普查已转入详查阶段,经过坑探验证,该矿铜、银、金储量已达到一定的可供开发规模,为大兴安岭地区铜、银、金伴生矿种找矿突破做出了贡献,王建平踏踏实实找矿的精神被又一次赋予了至高无上的荣光。

  后记:每一个身在一线的地质工作者都十分不易,每一个地质工作者的心里都藏着无数感人的故事。他们的不善言谈更应成为文字工作者去发掘、去传扬的动力。因为只有将这些不为人知的感动传播出去,才能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去支持地质工作,感染更多的人投身其中、奉献青春。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