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鹤岗
搜 索
鹤岗市绥滨县百万亩水田喜获丰收 稻农人均纯收突破1万元
2012-10-18 14:56:17 来源:东北网  作者:吴玉坤 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鹤岗10月18日讯 (吴玉坤 记者 侯巍)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绥滨县富强乡五道岗村的稻田地里,成片黄澄澄的稻田延至天际,一望无垠。在金灿灿的稻田里,村民们忙着收割水稻,稻田里一派热闹非凡的收割景象。

  村民席德臣家里种了600多亩水稻,这几天他在本村帮扶单位干部职工的帮助下将水稻收割回来。看到记者的到来,席德臣抓了一把稻子给记者看,“今年水稻可是好收成啊,你看籽粒饱满,产量比去年还高啊,今年粮卖了,咱也买台车。”

  在三年前,席德臣可没这“实力”说这大话。

  2010年绥滨县强力推进“旱改水”,当时席德臣种了100余亩大豆,年景最好的时候能挣2万元,效益不理想。尽管如此,但他和全县很多农民一样,改水田的积极性并不高。

  为了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绥滨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三大”举措,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植水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办班培训、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手册、发送手机短信、开辟《农事半月谈》专栏等方式,广泛宣传水田开发的产出效益、扶持政策等,大力营造了水田开发的浓厚氛围。当年,五道岗村水田面积就增加了4500亩,达到了7500亩,许多村民在旱改水中鼓起了腰包,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800元提高2010年末的7300元。

  年底,看着身边人在水稻种植中尝到了甜头,席德臣也有点坐不住了。县里每年举办夏、秋两季农业田间博览会,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席德臣场场不落;组织水稻种植大户、进入重点村屯巡回演讲,与水稻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计算水田与旱田的效益对比账时,他回回去听。

  席德臣对记者说,他也知道水田效益高,但之所以没有及时旱改水,很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资金的问题。为了解决像席德臣这样受资金困扰的难题,绥滨逐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新打水田井每眼补贴1000元、新建标准化水稻育秧大棚每栋补贴1000元,对购置水稻插秧机等农机具给予重点补贴;协调金融部门,延长水田户贷款期限,使农贷资金做到跨年度使用;新发展水田户给予每亩地600元的小额贷款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串地难、打井难、落实难等各种问题迎刃而解。

  如今,席德臣把原来100多亩旱田改了水田,又在外包了500多亩。今年,这600余亩的水田能让他纯赚34万余元。五道岗村也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水稻专业村,全村水田面积发展到1450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0%,村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2800元提高到2011年的11050元。

  五道岗村的成绩也只是一个缩影。

  2010年至2012年绥滨县在原有40余万亩水田的基础上,三年间激增水田71.4万亩,达到111.8万亩,水田面积增速全省领先,不能不称之为一个奇迹;用三年时间,成功打造了百万亩水稻专业县,全县111.8万亩水田占总耕地面积149万亩的75%,水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全省领先;全县农民9.4万人,人均占有水田面积达12亩,农民人均水田面积全省领先; 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为4246元,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两年增长了近2倍;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6.1亿斤,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15亿斤,两年增长了1.5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速、粮食总产增幅均创造了全省领先的骄人业绩。

  采访中,农委主任王绪胜告诉记者说:“今年我们绥滨县种植水稻111.8万亩,总产可达12.3亿斤,平均单产可达540多公斤,带动全县粮食总产可达16亿斤,比上年增长8%以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1.4万元,其中以稻收入突破1万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0%,达到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