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学生担心被笑“有毛病” 中小学心理教育亟待“扫盲”
2012-10-20 07:30:5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梦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0日讯 近年来,哈尔滨市不少学校陆续建立起心理咨询室,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件好事:有利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进行疏导和治疗。但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学校因缺少专业的教师使得咨询室成为摆设,少有学生问津,发挥的作用有限。

  1

  学生:担心被笑“有毛病”

  记者通过对哈市一些小学校随机采访了解到,小学生很少知道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采访中,道里区某小学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茫然地表示:“不知道,从来没听老师说过。”一位老师表示:“小学生在学校遇到问题,班主任就给解决了,再不行,就通知家长,所以学生基本上没有去心理咨询室的。”

  与小学生相比,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多。但学生却因为害怕被人嘲笑而很少去心理咨询室咨询。小宇是哈市道外区某高中的一名学生,在初二时用眼角余光瞄了瞄女同学的大腿,他认为这是“肮脏”的行为。本想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去寻求帮助,却因为害怕同学嘲笑自己有毛病,最终放弃求助。本来是一个小问题,但是由于缺少疏导和排解,最后成了心理问题。

  哈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纲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关,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主动求助的意识,或者认为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是一件丑事,思想负担大。

  2

  校方:没编制缺教师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的学校并没有专业出身的专职老师,多是一些老师兼职来做。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是由学校校医或分管德育的老师来担任,或者由学校的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团委老师来兼任。心理咨询辅导只是一个附加的职责,大多数老师把心理咨询看成是工作的“副业”,不是很重视。

  吴老师是哈市某小学后勤分管卫生的老师,由于学校缺少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她被“赶鸭子上架”,抽空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坐诊”。

  “教室好弄,教师难配备。学校教师本来就超编,上面不下拨专项资金和人头费。”采访中一些校长也表示有苦难言。实际上,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应和检查而配备的。学校的老师和相关人士指出,造成心理咨询室有名无实,除了学校认识上的问题,其中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缺失是直接原因。


 

  3

  专家:心理咨询要有专业水准

  在采访中很多校长表示,心理咨询室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专业人才。很多学生及家长对老师专业性表示怀疑:“心理咨询老师有专业资格吗?”

  近日,在交友中遇到困惑的高中生小星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不想兼任心理辅导员的校医将事情告诉了小星的班主任,班主任又向其父母告了一状。小星感叹:“心病不但没治好,反而更加郁闷了。”

  哈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高源教授说,只有孩子完全信任你,才有可能真正地帮助孩子跨越心理障碍。中小学的心理辅导老师要想得到孩子的信任,需要更多的专业技巧。

  “还应该加强对老师的心理学知识培训。”高源教授认为,老师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学知识过硬,才能保证教育的顺利实施。“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师源性的,就是指由于教师的失当导致学生发生问题。”

  近日,孙女士急着想找一位心理专家给女儿“看看病”。孙女士说,女儿这几天不想去学校上课,几经询问才知道是因为班上的一名男孩说喜欢她,班上不少同学也把两人看作一对。结果老师不详细了解事情经过,简单化处理,轻描淡写的一句“别自作多情”,把孩子弄得更加抬不起头来。

  4

  消灭盲区须从根源入手

  “近年来,青少年因心理问题频频导致极端事件发生,这说明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很大问题。”哈尔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马玉文说,校园心理咨询室有名无实看上去似乎仅仅是缺老师的简单问题,实则不那么简单,其实是整个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

  “升学率是硬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软任务,这是多数教育者的看法。”马玉文说,不少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额外的工作,是负担,甚至会冲击和影响教学。教育工作者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从根本上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升学率有重要作用。

  早在2002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指出,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配置专职人员。《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中也要求,每所学校要建设使用面积不少于18—38平方米心理咨询室专用教室,并相应配备教师。

  “导向是对了,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有令不行,有令难行,实际上是体制问题。”马玉文说,因为学校无法解决专项老师的编制,兼职的心理老师又不专业,追根溯源,师资力量匮乏和政策不到位使得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室有名无实,对学生起不到应有的辅导作用。

  为此,省人大代表刘克、哈尔滨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纲等多位人士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考虑解决心理卫生教师编制等问题,配齐心理健康学科教师,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校心理咨询室有名无实的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