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赡养纠纷案逐年递增 “中国式养老”纠结多
2012-10-23 10:51:0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米娜 张斯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前话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这个拥有敬老、登高、品赏诸多民俗的节日里,我们呼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会环境,能够再前进、再“登高”。

  黑龙江日报10月27日讯 目前,我国人口比例正处于老龄化阶段。在我省,60岁以上人口为524万,随着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记者发现,由于子女赡养纠纷、养老护工不足、养老院供求关系紧张等原因,一些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却徘徊在幸福的“边缘”。

  不尽赡养义务

  父告子案件逐年递增

  尽管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但老年人赡养案件仍时有发生。

  哈市年过七旬的赵志成老人有二子一女,由于老伴去世前患有脑血栓,瘫痪在床8年,为了给老伴治病,赵志成不仅将房子卖掉还欠了一身债。

  2009年赵志成病重住院,花掉了近3万元医药费。如今,医药费、房租费等开销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本人的承受能力。为此,他多次要求子女提供生活费、医药费及租房费用,但遭到子女的拒绝,他遂将子女诉至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其履行赡养义务。

  像赵老汉这样,因为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而诉至法庭的案件并不在少数。记者从省高院了解到,近年来,赡养纠纷案件呈逐渐上升趋势。截至今年9月末,我省涉及赡养纠纷的案件已超过800件。

  黑龙江义胜律师事务所姚律师介绍说,赡养纠纷案件增多,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子女已经组建家庭,往往更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忽视了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正在被逐渐淡化,很多子女对于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从自身角度查找原因,而是互相推诿,极易引发赡养纠纷。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经济能力不强、体弱多病,致使老年人的赡养问题难以化解。

  “4-2-1”家庭

  急需护工却找不到

  由于30年间我国普遍实行的是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形成大量的“4-2-1”结构的家庭,一对夫妇除了抚养一个孩子外,还将供养四个以上的老人,这使养老护工行业持续火爆。但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养老护工的供应却呈现出“贫血”的现状,仍面临很大缺口。

  “找了两个月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护工,都是干几天就不干了,没办法,我只好请假在家照顾老人。”哈市李女士为了找人照顾年迈瘫痪的父亲跑了多家家政公司,最后无果。

  记者走访哈市多家家政公司发现,护工短缺几乎成为常态。“目前养老护工存在很大缺口,从事护工行业的人极为缺乏,现在差不多一个护工对应7个老人,少则等待半个月,多则几个月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哈市青年家政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表示,造成养老护工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护工的薪酬相对较低,而工作强度却很大,导致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不足。以照顾不能自理老人的住家护工为例,护工一个月的薪资水平最低为1500元,这个标准很难满足护工的心理预期。另一方面,目前哈市大部分养老护工都来自于农村,还有一部分为城里的下岗职工,年纪多在四五十岁左右,这些人的随意性、流动性较大,遇到条件更好的工作就会放弃护工职业。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干部病房的王医生说:“我们医院并不为患者提供护工服务,大部分都是病人家属在家政公司雇佣的,这些护工几乎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懂得医疗知识的极少。不少患者家属反映,他们护理的并不专业。”王医生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今后对养老护工的需求量将会更大,同时对护工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会更高,病人和家属都期待能有更多素质过硬的护工队伍。

  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

  家庭式养老院良莠不齐

  “我平时上班很忙,还得接送孩子,真是无力分身照顾老人,想给老人找一个安全放心的养老院入住。”哈市的刘大姐本想为父亲找家公立养老院,在咨询后她却发现,想入住这样的养老院不但需要排队等床位,并且遥遥无期。无奈之下,刘大姐只能放弃入住公立养老院的想法,转而寻找私立养老院,最后刘大姐选择了一家离家较近的“家庭式”养老院。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随着公立养老院床位呈紧俏态势,一些私人开设的“家庭式”养老院正悄然兴起。这些养老院普遍规模不大,床位不多,但与多数公立养老院设置在郊区等较偏僻地区不同,这些养老院多数开设在小区内,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颇受青睐。

  记者在哈市道外区一家养老院发现,普通的“三室一厅”住宅,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家小型老年公寓,屋内设置的6张床位都已住满。前来探望父亲的朱先生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这家养老院,他最看中的就是离家不到500米的距离。“家在附近,老人有事我随时都能照应,并且这里每个月的费用还不高。”

  虽然众多小型养老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立养老院供求紧张的局面,但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小型私立养老院大多以盈利为目的,部分养老院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达标,在食品安全、消防设施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监管,存在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