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挑战农业科技禁区 杜尔伯特重度盐碱地打出千斤稻
2012-10-24 09:27:1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24日讯 深秋时节,龙江大地米香、麦香飘散,捧出又一个大丰收年。日前,记者驱车赶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采访连环湖盐碱地水稻种植试验区。

  试验区今年种植的133亩试验田均为重度盐碱地,采用连环湖的中度盐碱水洗地,挑战的是世界农业科技禁区。该项试验由省委书记吉炳轩点题,由省农委、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大庆市农委和杜尔伯特县政府共同实施。去年此时,记者专程到试验区采访,亲见稻田或青黄混杂,或高矮有别,稻穗有的沉甸甸,有的轻飘飘,一些地块光秃秃。而今年放眼望去,一派黄熟图景,田间光秃地块几近消失,秋风吹来,稻浪飘摇,沉甸甸的稻穗频频点头致意,令人心暖神怡。

  一年不见,一直负责项目实施的杜尔伯特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闫子勇脸黑了许多,眼神却亮了许多:“这罪遭得值。去年是试验第一年,一些地块绝产,长势最好的地块产量六七百斤。今年试验效果比去年好得多了。这不,9月末刚经省农委专家组实地理论测产,平均亩产658斤,比去年翻了一番,最好地块高达1042斤。”

  站在试验田一头,闫子勇一边指近望远,一边告诉记者,今年试验区打了一眼深水井,修筑了晒水池,新建了强排站。技术路线上,主要通过应用草炭土改良土壤、选择早熟耐盐品种、大钵体客土培育大龄带蘖壮秧、晚插秧适当增密、保排水、勤换水洗盐压碱、施肥“少吃多餐”等措施,确定了适宜盐碱地种稻抗逆栽培技术模式。品种选择方面,设计了10个品种对比试验,主栽品种两个,预计亩产可达900斤。通过系列试验,草炭土改良试验效果显著,目前实验区土壤PH值从10.5稳定下降到8.0至8.8,全盐由0.44%下降到了0.23%。

  说到兴奋处,闫子勇前面带路,非要让记者在实验区转转,好“眼见为实”。顺着排水渠走进试验田百余米处,他信手摘了一棵稻穗,五粒一组数起来,其间筛除七八个瘪子,实粒共143粒。再前行几十米,他又如法炮制,这棵稻穗结实粒177粒。“要不是今年气温低,有效积温不足,用井水灌溉,今年产量会更高。”闫子勇说,等过几天,实验区田里土壤再干一干,就可以收割了。问及对收获的稻米有什么打算,他告诉记者,收获后送权威部门做个全面的化验,看成分、营养和普通稻米相比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否像风行市场的弱碱水一样,打出“弱碱稻”的品牌。

  用中度盐碱水、重度盐碱地种稻,国内外至今没有成功的先例。毫无疑问,破解这一世界级的难题,还要有很漫长、很艰难的路要走。比起去年30%地块绝产,今年实验区只有3亩未经任何处理的原生态盐碱地块70%绝产,其他130亩稻田都收获颇丰,这让闫子勇的“野心”膨胀起来。他告诉记者,该项试验的目标,去年是结出粒,今年是要产量,明年是定模式,将来逐渐推广。“明年我们要继续加大试验的创新力度,同时开始有针对性地研究成本投入和效益情况。通过形成、推广常规技术和操作规范,力争若干年后让盐碱地种稻成为有账算、有钱赚的事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共同筑高我省乃至我国的‘大粮仓’。”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