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伊春
搜 索
伊春市伊春区服务民生发展民力——构筑社区和谐大家园
2012-10-24 14:25:1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付炳力 马少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24日讯 伊春区将服务民生、发展民力作为社区管理工作重点,不断丰富便民利民举措,通过建立综合服务、综合保障、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等项机制构建居民日常服务体系,使每位社区干部做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林都社区就业指导站里,社区居民于淑芳的绳编画很受欢迎。

  10月12日下午,记者走进伊春区旭日街道林都社区,宽敞明亮的一楼服务大厅,9名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来打乒乓球的王大爷,先在一楼填了张居民活动卡,然后向三楼的活动室走去。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从学校退休后,在社区又找到了队伍。

京剧票友们在社区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唱戏。

  社区主任宫媛媛领着我们从3楼走到5楼,各种各样的活动室让记者开了眼界。在就业指导站,墙上挂着社区居民各种手工艺作品,宫主任说搞绳编的于淑芳和叶雕的沈凤兰都已带徒弟了,她们的作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宫主任还自豪地告诉我们,今年夏天全省社区建设现场会,这里是参观现场之一。他们的便民服务、温馨驿站、康乐家园、活力空间、文化沙龙五大服务品牌,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眼球,大家对社区积极探索新型社会化模式的做法给予赞许。

  林都社区是伊春区35个社区的缩影。几年来,伊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构建了“小街道、大社区”的工作格局。

  程淑娟是一名社区网格管理员,她平时的工作就是全面采集、掌握网格内的户况信息、社区安全管理、环境秩序管理、社情民意,做到居民有困难时,第一时间为居民排忧解难。网格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居民自管模式,是伊春区在社区管理上实行的一项新举措,通过划分居民小组网格,建立起覆盖社区内全体居民的网格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了对居民管理服务的全覆盖、无缝隙、无死角。

  伊春区将通过建立便民服务网点、志愿服务队,打造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全体社区居民提供民生、健康、就业和爱心救助保障。同时采取治安巡逻控面、技术防范控点、人防技防齐上阵等方式,建立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提高社区治安管控能力。

  为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伊春区建立了居民权益维护体系,不断拓宽群众诉求表达,健全群众利益协调、完善矛盾纠纷调处等项机制,通过社区热线电话、电子邮箱和QQ群等,实现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做到及时疏民怨、解民困,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家住伊春区卫星社区的吴月芳大娘是一位70多岁的空巢老人,在她家的床头上有一个社区安装的特殊门铃,每当吴大娘按响这个门铃,隔壁的邻居就会立即过来给她提供帮助。为此这个门铃也被像吴大娘这样的老人称为“爱心门铃”。据了解,这是伊春区构建特殊人群关爱服务体系中弱势群体救助机制的一项内容,这个区还通过实施重点人员管理机制、流动人口服务机制和非正常访稳控机制,对两劳在押和刑满释放人员、流动人口、鳏寡孤独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施关爱服务,实现了社区由单一的管理模式向教育、服务、帮扶、管理、救助等综合职能转变。

  伊春区把文体活动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积极构建文化引领体系。林都社区票友协会的李清云原本只是一名文艺热心人,如今在社区的带动下,她与有共同爱好的党员、热心人和文化人组成了票友协会,并且已经成为了社区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现如今,伊春区通过建立人才保障等机制,已组建起215支文体活动队、9支专业文艺协会,并常年活动在社区,进一步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