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24日讯 金秋时节,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长寿廊”,众多老人伴着和煦的早阳共聚一堂,畅谈各自的长寿秘诀。林荫树下,老年合唱团歌声悠扬;运动场上,老年朋友玩起“花棍”,怡然自得。游人漫步其中,在欣赏老年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深切感受这座城市的爱老、敬老之风。

新世纪老年公寓举行厨艺大赛。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老龄司司长比尔德在龙沙公园考察。
清晨,老人们在打太极拳,陶冶性情。
老年公寓护理员待老年人如自己的亲人。
齐齐哈尔市老龄办主任邵洪哲告诉记者,如今,齐齐哈尔市已连续举办四届“老年之夏音乐会”,给老年人创造展示空间。同时举办“孝行天下”走进齐齐哈尔大型公益活动,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蔚然成风。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老龄工作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方针,全力打造“孝亲敬老之城”活动,不断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孝亲敬老良好氛围。2011年11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由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荣誉奖牌。齐齐哈尔,在全国2000多个城市角逐中脱颖而出,让魅力鹤城成为世界上第15个、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党政主导健全机构
自2009年10月,齐齐哈尔市被全国老龄办确定为“全国老年友好城市”试点市和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候选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将老龄工作作为大事、实事来抓,倾情打造“孝亲敬老之城”。全市专门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22个委办局“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领导小组,采取措施推动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全市积极增加财政投入,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保障。2005年投资3000多万元,在劳动湖风景区最佳地段新建了市第一福利院(松鹤家园),使之成为全省较大的一家公办养老机构。2009年,投入500多万元,为33.7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组织4万多名老年人免费游览扎龙自然保护区和明月岛风景区。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用于5600多名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为营造浓郁的孝亲敬老氛围,齐齐哈尔市对老龄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进行大胆探索和完善,起草制定《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试点城市)实施方案》、《评估办法》,全市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重要内容,聘请权威机构高水准修订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两年累计投入5.7亿元,在中心城区新建绿地公园和游园39个,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39.3%和10平方米。大力开展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出入口坡道改造、楼梯扶手和低位电话安装等,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率达到80%以上。市区每500米之内建有一个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广场,40%社区设有体育运动器材。把具有百年历史、东北最大综合性公园——龙沙公园,改建为“孝亲敬老”主题公园,园内建立百岁老寿星“长寿廊”,配备多组老年文体器材,每天有数万名老年人在公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社会参与全民关怀
作为一个国家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国有企业退休职工较多。针对这一情况,组织开展“百万职工敬老活动”,全市5000多个基层工会予以热情参加,为几千名离退休职工办实事1000多件,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尊重。
在青春助老“鸟还巢”活动中,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医疗志愿者、车友会志愿者及非公企业志愿者,共同发表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倡议书,号召青年人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回家吃一顿饭、陪父母逛一次街等,使越来越多“爱心小鸟”亲情回归。“鸟还巢”志愿者,还飞到空巢老人家中,与其结成对子,开展陪老人聊天、做家务、医疗护理等志愿服务。
“七色玫瑰”敬老活动。采取政府购买、妇联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每位被服务老人安装了“一键通”呼叫服务热线。招聘下岗女工做家政服务员,为老人提供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诊就医、代缴费用等13项服务。组织“三八”红旗集体、“三八”红旗手志愿者与贫困老年妇女结成帮带对子,努力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安全、舒适、优美、和谐的生存环境。
通过开展鹤城“十大孝星”和“六个优秀”评选活动,先后树立“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十大孝亲敬老楷模”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农历九月初九隆重举办庆祝老人节暨颁奖晚会,表彰奖励鹤城“十佳孝亲敬老楷模”、鹤城“孝亲敬老之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典型带动全体,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孝亲敬老氛围,孝亲敬老观念深入人心。
落实政策多办实事
齐齐哈尔市把为老年人谋福利、办实事,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全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加大养老保险费征缴、做好“并轨”人员养老关系接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等措施,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并连续三年为离退休人员大幅度增加养老金;在地方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将符合参保条件的“五七工”、“家属工”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了养老保险,政府代为缴纳20%的社会保险费。
全市把2.2万名“五保”老人纳入五保供养,逐年提高救助标准;对低保对象中的“三无”老年人实行全额保障;为全市70岁以上低保老人、优抚对象、市级以上劳模每月发放5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
同时,全市扩大老年优待范围,自2003年起,乘坐市内公交车,7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免费,60岁至69岁老年人享受半价。市域内公园、旅游景点、文化广场、体育设施等,对老年人免费开放。从1999年开始,为百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营养补贴费100元(有的县区增加到每人每月200元),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
把养老机构发展纳入城市小区配套规划,通过财政投资新建、改建和扩建公办养老机构,鼓励扶持民办养老机构,使全市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到256个,全市床位总数1.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20张,中心城区床位数6250张,每千名老年人52.8张。自2007年以来,该市便针对社会养老机构存在行业标准缺失、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研究出台“星级化评定养老机构”办法。目前,已评定1~5星级养老机构60多家,并发放星级牌匾,纳入政府统一监管。
全市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2个,其中县级6个、街道17个、社区89个;建立社会服务组织111个,发展社区志愿者6400多人,参与互助服务的老年人1600多人;建立社区日间照料室43个,社区老年活动室152个,社区公办医疗服务机构41个;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电话128条,用于老年人紧急救援系统48个,居家养老微机管理系统34个。居家养老享受重点服务的空巢老人达到2478人、高龄老人1144人、失能老人858人,其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记者直言
让老年人幸福地生活
建城800多年的齐齐哈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色名片——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
厚德载物,孝亲敬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不断阔步发展的鹤城得到发扬光大。在当今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的形势下,齐齐哈尔,这座为共和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工业城市,不断继承千百年来孝亲敬老的文化传统,日益关注老年人生活,越发重视老年人事业,尤其是“倡导老年友好理念、打造孝亲敬老之城”活动的开展,完整地坚守了这份道德责任和历史文脉,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传承。走到今天,这种文化传承已经化作这座城市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实施出入口坡道改造,安装低位电话,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率达到80%以上,市区每500米之内建有一个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广场,40%社区设有体育运动器材。把百年历史的龙沙公园,改建为“孝亲敬老”主题公园,建立起百岁老寿星“长寿廊”,配备老年文体器材,每天数万名老年人在公园锻炼身体,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齐齐哈尔从孝亲敬老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全社会营造出敬老、爱老的浓浓氛围,这种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对多元文化积累形成的文脉发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转化成为蓬勃向上的不竭动力,转化成全市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干劲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让老年人幸福地生活。在鹤城,敬老、尊老蔚然成风,人们在学习发达地区好做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鼓励老龄工作成员单位积极参与“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和打造“孝亲敬老之城”。通过广泛凝聚社会力量,拓展老龄工作空间,丰富老年友好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