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村屯里体验“现代化”——走进逊克县团结村农机合作社
2012-10-25 09:06:5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段文斌 王白石 李民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25日讯 在逊克县,形式各异的农村合作社有上百个。看了由几位知青领办的山河村种植合作社后,记者又来到团结村合作社。这是一个由村民自发组建的大型农机合作社,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另一番令人刮目的景象。

  生产家巴式儿“鸟枪换炮”

  正值秋收尾声,走进团结村合作社大院,我们的目光一下子被一排崭新的大型收割机和拖拉机所吸引。

  “这些大家伙可是我们合作社的宝贝。”合作社理事长田玉奎介绍说:“看那个红色的。”他指着院里最大个的一个农机,“那是美国凯斯收割机,作业能力相当于国产农机的两三倍!”走进两千平方米宽敞的农机库,只见一台台农机排列整齐,三台“时风”“东风”收割机、六台整地、播种用的大拖拉机,维护保养得一尘不染。“现在我们合作社的农机,从种到收的都全了。”田玉奎说。看着这一台台大农机,我们不由想起在垦区友谊农场参观时看到的农机陈列馆,虽然这里的数量远没有那里多,但农机的种类、性能、现代化程度还真够气势,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小农场。

  问一下合作社农机的总投资,回答是1200多万元。

  果然是大手笔。

  “这个村原来农民种地,一家老小要齐上阵,活还干不到位,现在有了大农机,1000多垧地,15个人就全齐活了。”陪同前来的奇克镇镇长王岩不无自豪地说。

  先进的家巴式儿不仅仅是农机。在合作社大院的西侧,我们看到一座二十多米高、通体白色的玉米烘干塔巍然矗立,几个工人正在操作。只见玉米从传送带上源源流入烘干塔,水分蒸发后再流入烘干塔旁的一座偌大的储备库,整个粮食烘干的过程全自动完成。田玉奎介绍说,他们建的这套烘干、储备设备投入了300多万元,日烘干能力300吨,储备库的储存能力能达到6000吨。现在合作社实现了收、晾、烘、储全流程作业。问到全流程的好处,田玉奎说:“烘干后的粮食啥时卖都容空,能卖个好价钱。”

  田玉奎说:“现在搞机械化有点上瘾,合作社正在建一条日处理50吨秸秆的生产线,加工后的秸秆可用于取暖,还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11月中旬就完工啦。”

  钱从哪里来?

  团结村现有农民700多人,耕地1000多公顷,是东北地区典型的农耕地区。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业,抗风险能力低;长期单一种植大豆,土地板结和贫化严重。农民虽然想改良土地,调整种植结构,但没资金,用不起现代大农机具,一家一户的零散地块,就是有了大农机,也用不上。

  “要想改变面貌一是得上大农机,二是得让土地连片。”田玉奎说:“我们请专家、找顾问,到处去看,最终选择了办大型农机合作社。”

  田玉奎介绍说,国家对组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有扶持政策,只要自有资金达到400万元,国家就给补贴600万元。

  田玉奎过去在村里搞过经营,头脑灵活,村支书就把建社的事交给了他。田玉奎说:“我们自筹的400万主要靠社会融资。”他介绍说,村里田姓村民多,多沾亲带故,有多少出多少,为筹钱,他和乡亲们还把在外边经商办企业的大哥田玉成“绑架”回来,除村民外,成立合作社和上其它设备大部分钱是田玉成拿的。田玉成现在合作社任总经理,他和村民筹的钱都是年利息9%,低于银行理财大户产品的收益,等于是给乡亲做奉献。

  目的就是共同富裕

  团结村合作社采取村民以土地和现金入股的办法结成利益共同体。具体方案为:土地以每垧地折合现金4500元入股,国家给予的直补归村民所有;如果每垧地收益低于4000元,现金股不参与分红,实际收益全部分配给土地股村民,出现负收益时风险共担。高于4000元部分,现金股才能按比例分红。对现金股比例也有限制,不能超过50%。合作社严格执行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工作做得很细。在田玉奎拿来的一沓厚厚的资料中,记者看到有农民入社申请、入股协议书、各项规定章程以及大小会议、决定记录等等,都有详细文案,清清楚楚,一应俱全。

  合作社到现在运行了一年,收获喜人。田玉奎喜滋滋地算起账来:今年将多年种黄豆的土地全部改种了“德米亚1号”、“利合16号”玉米,光是这,入社农民的收入就增加了一大块。要不是遇上春夏旱效益更大。此外,还有代耕和其它副业的收入。算下来,今年入社村民按土地的分红远远要高于把土地包出去的收入。这还不算从土地中解放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收入。

  尝到了甜头,村民入社的热情更高涨了。合作社现有成员200户,整合土地800公顷,入户和参合率分别占91%和78%。现在,又有十多个农户正在申请入社。

  还要做更多增收的事儿

  田玉奎向我们描绘了合作社诱人的发展前景。比如,利用现有的资源搞庭院经济,搞养殖和蔬菜种植生产,和五大连池蔬菜加工企业联合种植油豆角,建绿色食品加工小区;比如,利用山区优势,建立中药和天麻种植基地,在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习的基础上,今年已少量在小园里试种;再如,凭借团结村山泉水的资源优势,要建个矿泉水厂;还有,要下大功夫发展畜牧业。

  谈到合作社的困难,田玉成接过话茬说,发展的瓶颈是融资渠道单一,现在以种植土地作质押的贷款只能用做种地的临时周转资金,不适用搞固定资产投资。他建议国家要研究农村的土地产权化,或有变通政策,以便和银行现有贷款政策对接。

  “只要国家政策到位,合作社的发展不可限量。”他说。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