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市连续3年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惠及9万家庭
2012-10-25 09:49:31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王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5日讯 如今,走在友谊路、经纬街上,看着两侧建筑上的穹顶、尖塔、精细雕花,以及每一栋楼体搭配的柔和色调,人们很难想象,就在两三个月前,这些建筑还是清一色的“灰秃秃”。

  目前,我市在友谊路、经纬街沿线实施的300万平方米装饰性节能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改造后的建筑尽显欧陆风范,与新改造的道路相得益彰。

  市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连续3年实施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累计完成700万平方米,改造单体建筑1274栋,惠及9万居民家庭。

  老旧房屋实现“华丽转身”

  近3年来,随着市区内新路新桥的畅通,不少沿街区域旧建筑也换上了新装。走在宣化高架桥、文昌高架桥上,完成节能改造的欧式风格居民楼外墙尽收眼底,与远处深绿色的复古铁艺凉亭及公交站台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充满欧陆风情的画作。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市在大规模路桥建设的同时,把建筑节能改造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恢复及保护结合起来,给老房子“穿衣戴帽”,使老城区“旧貌换新颜”,也为城市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重点实施的经纬街、友谊路两侧既有建筑装饰性节能改造,采取更换三玻节能窗、外墙粘贴保温材料等节能方式,对屋面、外墙、门窗和供热系统等实施保温节能改造。同时,在建筑阳台、檐口等部位增加欧式风格浓郁的线、角、柱等建筑符号,并进行屋顶钢结构欧式造型等立面装饰,打造出欧陆风情和滨水文化浓郁的城市环境。

  新路、“新”房,提升城市面貌

  事实上,近3年来,我市与路桥建设同步推进的房屋立面节能改造工程,使许多街区环境出现了“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根本性转变,使城区呈现出一个个“新路、新房、新面貌”的建筑风貌景观区。

  在节能改造工程中还同时进行了三方面改造:一是楼内公共空间改造,修缮整饰破损楼梯间,维修安装声控灯,将普通单元门更换为保温防盗门;二是建筑景观整饰改造,结合区域规划要求和建筑风格特色,进行组团式立面整体改造;三是庭院配套改造,拆除私建滥建,维修小区破损道路,完善庭院设施,绿化、美化小区环境。

  在铁路街、文政街、宣化街、文昌街、先锋路、经纬街、友谊路等景观街路,在道路打通或升级改造工程的同时,建设者对沿线的老建筑全部按照“欧陆风”实施了装饰性节能改造。在友谊宫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示范工程中,首次突破了节能改造与修建公用古建筑相结合的改造模式,不仅应用A级防火岩棉喷涂保温新技术和薄壁轻钢建筑节能体系,实现了节能和安全双达标,而且通过装饰性节能改造,以修旧如旧的形式打造了友谊宫的独特建筑风格。

  “穿衣戴帽”让老住宅身价大增

  我市列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临街建筑。这些建筑保温性能差、供热采暖系统老化、建筑物能耗较高、室内热舒适感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市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将原有的木窗、钢窗改为隔音、抗风寒性能更高的“两腔三玻”塑钢窗,大大提高室内的热环境温度;在楼栋入口处安装热计量总表、室内采暖系统安装室温调控阀,让居民的热费支出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对老建筑易漏水的屋顶实行封闭式改造,提高了楼顶防水性能,使困扰顶层居民的漏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铁路街沿线大部分是老房屋,有的已建成20余年,在2010年进行了装饰性节能改造后,不仅房屋外观有了质的提升,室内供暖温度也提高了。据房屋中介机构评估,这些二手房屋每平方米的价格平均上涨了1000元左右。

  改造后的建筑可节能50%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后,除了“旧貌换新颜”,房屋冬季保暖效果也得到大幅提升,改造后能使室内温度平均提高4℃,有效降低既有建筑的能耗,提升了改造区域的建筑功能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以2011年改造的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统计数字为例,节能改造完成后,被改造建筑可达到节能50%设计标准,预计每个供热期可节约标准煤3.8万吨,每年可节省燃料费2000万元以上。同时,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烟尘排放量分别超过9.3万吨、627吨、593吨和365吨,有效改善了哈尔滨市采暖季的空气质量。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00万平方米。伴随“一马平川”与“彩虹飞架”的路桥建设,一栋栋曾经“灰头土脸”的老建筑也实现华丽转身。新路、新桥、“新”房子,使冰城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提升。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