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25日讯 5000多名干部、近百万群众投身秋收秋整地一线,1206台大型拖拉机和2229台联合收割机发挥主力作用
截至10月22日,全市已完成玉米、水稻、大豆收获面积253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1%;完成秋整地1105.6万亩,其中水田整地面积228万亩,深松整地789.45万亩,起大垄面积34万亩。

大机械正在收割玉米。徐文革摄
超常规总动员
今年,绥化农业遭遇多种灾害,多雨天气造成的人机下地困难,加之“自老山”收获拖后的影响,今年的秋收秋整地进度比历年拖后10天左右,收获和整地面积较上年同期减少50%左右。
针对今年的秋收秋整地工作,绥化市委、市政府相继召开了秋季农业生产标准化作业现场推进会议、秋收秋整地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秋整地现场推进会议,提出了颗粒归仓、高标准完成深松整地1500万亩、大垄整地160万亩、水田整地491万亩、耕地全部黑色越冬的目标。国庆期间,绥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放弃休息,深入基层,大力推进以秋收秋整地为重点的秋季农业生产工作。全市有5000多名干部,近百万群众战斗在秋收秋整地一线。全市219个农机合作社的1206台1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2229台联合收割机全部投入秋收秋整地工作。
在多次召开推进会议的同时,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集中全力,加快推进。市委书记朱清文、市长王金会以及主管副书记和副市长,每天都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靠前指挥,切实解决秋季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出台《秋季农业生产工作督导检查方案》。分成10个督导检查组,由10名市级领导带队,分赴各县(市、区)进行督导督查,各县(市、区)也成立了多个工作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强化人员力量,分解落实任务,明确指标责任,有效保障了秋季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顺利开展。
八结合促抢收
据了解,该市通过秋收与留种子相结合;秋收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秋收与畜牧业饲草相结合;秋收与粮食收储销售相结合;秋收与农机合作社建立相结合;秋收与千公里科技示范带、科技园区建设相结合;秋收与龙头企业原料供应相结合;秋收与安全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克服今年雨水大,地比较湿的困难,对水稻、玉米倒伏地块,大豆水泡地块,组织干部群众抢排积水,及时收割,加快收获进度。同时,千方百计增加机械收获面积,把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以及农场、部队的机械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做到能机收不人收、能早收不晚收,做到颗粒归仓。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玉米、水稻、大豆收获面积253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1%;完成秋整地1105.6万亩,其中水田整地面积228万亩,深松整地789.45万亩,起大垄面积34万亩。
秋整地保来年
今年的大垄栽培模式获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抗灾、抗倒伏等功效,凸显了大机械和先进栽培模式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该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全市秋收秋整地方案》,突出发挥大机械作用,秋季农业生产突出了大机械大垄整地重点,全市计划大垄整地面积160万亩,较上年增长一倍以上。保证千公里科技示范带上的玉米、大豆园区和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的重点地块全部起大垄,达到待播状态。在整地作业中,充分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垦大型机械作用,大力推进连片整地和深松整地。全市千公里示范带上种植园区、高产攻关田、示范田、标准粮田、试验田要全部实行连片整地。
目前,全市219个千万元农机合作社,共完成收获面积659万亩,占计划793.8万亩的83%。完成秋整地面积476.8万亩,占计划1008万亩的44.8%,其中深松整地面积451万亩,起大垄面积33万亩。根据今年雨水大、土地湿度大的实际,对农机具进行了及时改进,全市共对1100多台老式农机具进行了改进,有效满足了作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