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6日讯 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呈现明显放缓迹象的大背景下,鸡东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民生改善,立足县情,按照“拉长产业链、培植增长点”的思路,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以招商引资聚建大园区、引进大项目、做强六大产业,支撑县域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加快富民强县进程。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13亿元,比去年增长17.3%,创历史新高。
在调整经济结构上,鸡东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首先想到的是做好资源大文章,围绕重点发展煤焦电化、非煤矿产资源深加工、食品加工、新材料和新型建材、新能源、北药等六大产业,做到“吃”煤吃出名堂,让非煤“飞”出凤凰,坚持高标准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效率建设煤焦电化循环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贵重金属工业园区。其中,煤焦电化循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75公顷,计划总投资264亿元,并按照“一区多园”模式,设立无烟煤深加工、煤焦电化、PVC树脂、煤化工4个特色产业园,现已入驻企业9家,入驻的宝鑫公司充分利用鸡东县无烟煤资源富集的优势,引进资金5亿元,适时新上年产4万吨碳化硅产业项目,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该项目动力车间、碳化硅车间土建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设备正在安装,已完成投资4亿元。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上缴税金6393万元。同时,该县通过整合资源,发挥园区的集聚优势,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积极营造“来则能上,上则能快”的项目建设环境,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该县三大园区已入驻企业15家,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前景十分广阔。
该县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实行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项政策、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行县级领导包园区、包项目,基层部门包服务、包推进、包落实的“包保”责任制,重点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用地、道路等各种难题。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成立了重点项目推进组,跟踪问效,确保大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今年,该县新上大项目30个,总投资28.9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5000万元—1亿元项目5个,1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17个,涉及工业项目22个,城建项目8个。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1.42亿元,上缴税金3.4亿元。到目前,全县大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13.79亿元,已有15个大项目竣工并陆续投产,其余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或已进入收获期。黑龙江东鑫矿业有限公司投资6.61亿元,新上的多金属矿产整装勘查开发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达产后,每年可开发铜50万吨,钼10万吨,年产铜粉2000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上缴税金2000万元。与此同时,由黑龙江奥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75亿元新上的石墨深加工项目现已竣工,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上缴税金2800万元。鸡东巨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9300万元,新上的120万吨洗煤项目土建工程已竣工,眼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43亿元,上缴税金5600万元。
重点项目对鸡东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迅速显现出来,县内工业由小、散到成规模、立支柱、出效益。北方焦化有限公司、鸡东巨田能源有限公司、黑龙江博旺饲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正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宝泉无烟煤炭公司等23个投资超千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项目相继落户鸡东。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2.54亿元、增加值10.52亿元,销售收入24.68亿元、利税3.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3%、42.3%、22.6%和32%,均创历史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