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9日讯 对常年需要住院就医的王大爷来说,哈尔滨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每次的调整都让他欣喜,因为政策待遇越来越好,补贴、工资、医疗保险每年都在涨……十七大以来,哈尔滨市将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人社部门聚焦扩大参保范围、提高待遇水平和抓好民生政策储备三个重点,努力实现医疗保障的高水平提升。同时,企退人员养老金连年上涨,实现了哈尔滨市市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医有所保、业有所就。
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保
为实现“人人享有医保”的目标,哈尔滨市不断加大政策制定和调整力度,并陆续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在校大学生等纳入医保范围。同时,将破产困难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疗统筹范围,通过“政府补贴为主、个人缴费为辅、不建立个人账户、享受相应住院医疗统筹待遇”的参保方式,解决了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此外,还锁定其他未参保人员、无稳定劳动关系的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等重点人群,加大扩面力度,通过增强政策弹性,给予各类人群以自主性与选择性,力争实现应保尽保。
城镇居民医保补助增两倍
每人每年的医保补助从80元涨至240元是一个过程,是人社部门不断实施社保惠民政策的过程。通过落实“无障碍”参保理念,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由医改启动初期的“体制内”扩展到各类参保群体,初步实现了“伴随一生无间断,职工居民可选择,在职退休有安排,特困群体得保障”的政策性目标。截至今年6月末,哈尔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已达362.9万人(职工214万人,居民148.9万人)。
哈尔滨市还逐步加大对低保、重残等困难群体财政补贴额度,实现了低保、重残群体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政府全额补贴。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政府补助标准,由居民医保启动初期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至240元。建立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贴制度,对患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的患者给予适当补贴,进一步减轻了慢性病患者的个人经济负担。
五年发放小额贷款17.25亿
哈尔滨市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以及“创业创新、全民成才”等活动以来,市民创业热情高涨,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作为创业重要资金来源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原有几万元发展到10万元,企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200万元,哈尔滨市自主创业群体不断壮大,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
2007年至今,哈尔滨市为各类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061人、17.25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市就业工作的开展。仅2009-2011年,全市新增创业企业25.76万户,带动就业78.84万人。全市认定创业培训基地32家,创业孵化基地38家,创业实训基地65家,征集、评估、推介创业项目2324个;组织创业培训2.4万人,培训后成功创业1.5万人,创造就业岗位2.6万个。同时,建立了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拉动就业的联动机制,对全市重点项目单位用工需求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做好与人力资源市场和培训部门的有效衔接,满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需求。2007年以来,全市共有1271个项目,提供就业岗位6.9万余个,与求职者签订用工协议2.2万余个。同时,积极落实鼓励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外包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拉动内需、吸纳就业的优势。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吸纳近百万人就业,已成为安置就业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