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0月29日讯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工业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伊春市以新兴工业化为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逐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工业经济呈现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技术改造不断深化、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
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提高门槛(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后,全市有105户规模以上工业。1至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21亿元,同比增长12.3%。轻工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8.52亿元,同比增长17.7%。重工业比重超过七成,实现增加值22.69亿元,同比增长10.2%。小型企业轻装上阵,发展速度加快,增速快于大中型企业16.3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增幅较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3.88亿元,同比增长12.8%。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1.86亿元,同比增长20%。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工业在平稳发展的同时,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消除污染、淘汰落后作为改造的重点,坚持走投入少、产出高、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冶金行业和水泥行业淘汰了落后的生产能力,淘汰部分落后发电和供热设备。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钢渣、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木材加工剩余物吃干榨净,昔日的“三座大山”已经变废为宝。
工业行业蓬勃发展。1至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有八成行业保持不同程度增长,纺织业增长71.1%、有色金属采矿业增长45.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2%、家具制造业增长24.3%、酒、饮料制造业增长22.9%、木材加工业增长17.3%。全市21个县区局中,七成县区局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在20%的有11个县区局,其中,五营区和嘉荫县增长30%以上。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市紧紧围绕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了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发展的步伐,培育和发展了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木材精深加工、食品加工、医药、新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经济发展方式出现了积极变化,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紧紧围绕资源做深度开发,林木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形成以家具、人造板、小木制品为主导的木材加工行业;医药、食品加工依托林区资源搞特色产业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