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2日讯 10月25日,佳木斯市农委主任刘建强站在一块已经收获完毕的水稻田旁兴奋地告诉记者:“到今天,全市水稻、大豆作物已经颗粒归仓,玉米已经完成563万亩,收割任务接近尾声……”
桦川县的水稻收割现场。张丹摄
“埋汰秋”已经成为佳木斯市干部群众心中难忘的记忆。但向“虎口”夺粮的精神,却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一种宝贵的财富。
众志成城抢秋粮
“入秋以来,佳木斯市先后遭受了‘布拉万’、‘三巴’两次台风和持续降雨,9月初至10月中旬,全市降雨日数高达29天,平均降雨量达到了195.9mm,比历年多出136%,导致农作物倒伏严重,土壤湿度大,田间水分始终处于超饱和状态,秋季农业生产面临着机车下地难、粮食运送难、翻干晾晒难、收后储藏难、收获成本高、人力资源紧张等难题……”翻看着这份市农委送来的沉甸甸的报告,佳木斯市委书记王兆力,市长孙喆等市领导的心情焦急万分。
“必须把秋收工作作为今秋全市农业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确保实现全省1200亿斤粮食产能、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打好抗灾抢收攻坚战……”面对主要领导的要求,被誉为北国大粮仓的佳木斯发起了向“虎口”夺粮的秋收战役。
10月11日,省政府召开秋收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常委会议和常务会议,确定了由市委书记王兆力、市长孙喆等6名市委常委亲自率队,农口部门6个组包县(市)包区分片督导制度,确保今年全市秋粮颗粒归仓,并确定了秋收结束的最后时限。
面对秋收的不利形势,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抢收快收。县乡干部全部深入到生产一线,落实责任,包村包户包地块,对农民详细讲解秋收的不利天气形势,动员并督促农民抢收,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全市共出动市、县、乡各级指导组2000余人,农机、农技服务人员2万余人,农机流动服务车200余台,随时解决农民在秋收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等各种难题。
连续9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富锦市,坚持秋收标准不降低、秋整地标准不降低、干群斗志不降低抗灾保秋收。10月20日,全国水稻第一市——富锦市水稻收割任务全面告捷。
“互助组”活跃在田间地头
几十年不遇的极端气候,让联合收割机望而却步,两次台风造成的倒伏庄稼,让农户们的眉头紧锁。
桦川县四马架乡同乐村村民刘家权,没有大型收割机,眼看到手的丰收果实收不回来心急如焚。就在他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在村干部的协调下,家有联合收割机的村民王凤海、刘永义等5户农户与他组成了秋收“互助组”,大家相互换工帮忙,有车的出车,有人的出人。
“没想到这一天的功夫就把地收割完了,要是光凭人工割得收十多天,这‘互助组’可帮了俺家大忙啊!”
作为农民“互助组”的补充,桦川县还成立了“党员帮带互助组”,帮助农民解决秋收难题。秋收期间,桦川县210个“党员帮带互助组”,成了农民们争抢的“香饽饽”。
在桦南县梨树乡梨树村村头一伙身着制服,帮助收割庄稼的人群映入记者的眼帘。记者走进地头,见到了县农机监理站站长李吉强,他说:“按照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要求,今天早上6点多我们组织30多人无偿帮助农户抢收庄稼,力争把这片倒伏的庄稼颗粒归仓。”
郊区南城子村五保户夏春,望着全部倒伏的水稻愁眉不展。就在他望地兴叹的时候,大来镇党政班子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以及区审计局、农机局、政法委等包村党员干部近百人,帮助他家收割水稻7亩。
此情此景,令夏春激动地说:“党和政府,永远是俺们贫困户的后盾。”
好政策带来好效果
持续的降雨,造成的“埋汰秋”,让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市,失去了往日里大型收割机奔驰在广袤田野里“欢歌”的动人场面。部分水分饱和的土地,导致轮式机车无法进地施展“拳脚”。
眼看到手的庄稼收不回来,各级领导和农户们全“急眼”了。富锦市第一个“吃螃蟹”:出台了对轮式改履带、两驱改四驱等机械改装进行2万元资金补贴的机制。佳木斯市及时宣传引导,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普及推广。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共投入4280万元资金,对轮式收获机车进行改造,入秋以来已改造机车1080辆。
秋收期间,佳木斯市对自有收获机械力量进行统一调配,以最大限度节省收获时间。对从外地联系水稻收获机的中介人及作业机车按收获面积给予3000元到5000元补贴奖励,开设跨区作业机车绿色通道,保证秋收机械畅通无阻,极大地调动了外来收获机械到佳木斯市进行收获作业的积极性。秋收期间,全市以县、乡为单位,已经协调引入省内外跨区收获机械2675辆(含农垦656辆),其中仅富锦就调入机车600余辆,确保了水田收获进度。
桦南县鸿军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省种粮大户于鸿军一脸骄傲地说:“今年有138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100亩。9月14日我开始收割庄稼,秋收时2台大型机车,6个人干活。20日秋收就结束了。虽然秋收遭遇了极端天气,但我全年通过采用浸种催芽、大棚育苗等技术,至少农时提前20天,今年保守说纯收入70余万元,土地流转户每户外出打工估计年收入3万元左右。”
如今,在一台台机车的轰鸣声的伴奏下,秋整地正在佳木斯市逐渐掀起高潮……
链接
多措并举解决仓储难
为解决粮食含水量高,农民晾晒、储藏难的问题,市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粮食晾晒场所。桦川县开放了所有县、乡、村、各单位的休闲广场、学校操场等公共场地,封闭了县城内的部分路段作为晾晒场地,共增加各类形式的晾晒场160余处。富锦市对村集体建设晾晒场(大于0.5公顷)每亩给予100元补贴。桦南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鼓励农户到相邻农场进行粮食晾晒,发生晾晒场地费用全部由政府统一承担支付,有效地解决了粮食晾晒难这一难题。
目前,全市交通、公安局共划定20余条交通压力较小的公路段为半幅封闭,晾晒秋粮。统一划定晾晒面积6000万平方米,解决了30余万吨潮粮晾晒难题。同时,市政府还积极鼓励具备粮食烘干设备的加工企业加大待储粮收购量。目前,全市各类粮库、粮食加工企业收购、代收、代储粮食50万吨,有效缓解了粮食收储难题。
同江市积极联系引进域外粮食收购企业与农民对接,在田间地头收售余粮,直接加工后进入稻米市场,不但缓解了潮粮储藏问题,同时也加速粮食变现,缓解了秋收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