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1月5日讯 今年以来,集贤县救助管理工作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为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接时细心、送时耐心、住时关心、安置热心、交流贴心”的“五心”温馨家庭式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平安、和谐、文明的新集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突出抓好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为认真做好街头日常救助工作,集贤县救助管理站坚持每周不定期出动救助宣传车,组织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深入到街头繁华地段主动开展劝导救助工作,确保受助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对于不愿来站的,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饮食、衣被等服务,形成主动救助日常化。按照集贤县开展的“创业、创新、创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有关精神,组织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把开展活动与救助管理业务工作相结合,主动加大对重大特殊时期救助管理工作力度,主动劝导救助。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自今年4月28日至5月18日,先后三次在“大菩提寺庙会”期间开展了现场劝导救助工作。近日,利用救助专用车,开展了专项救助活动,加大了巡回救助的频率,以良好的整体形象提高劝导救助的整体影响力。截至到10月25日,全县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80人次。
突出抓好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救助管理工作的新氛围。今年,救助管理站对室内外监控设备和电线老化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确保了安全正常运行。维修了院墙,配备了物品存放架,采购了棉衣、棉被、棉袄、棉裤、脸盆、牙刷、牙膏、毛巾等一些基本的临时性生活用品,添置了多功能活动室里相应的娱乐学习物品、常用药品等,满足了流浪乞讨人员留站受助期间的生活、学习、医疗、娱乐等综合救助服务需要。进一步创新救助平台,全面推进救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工作,最近,新购置了3台电脑及打印、复印一体机2台、档案柜、书柜等办公设施,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救助。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网站和救助指纹甄别系统,配合救助指纹甄别系统加强对求助人员甄别,开展了相关救助业务查询,网上受理求助、审核等工作。对患有智障等特殊人员建立了数据库,家人联系卡。
突出抓好站内服务与管理,大力打造“人性化救助、亲情化服务”。一方面加快查询甄别流浪乞讨人员送返工作力度,尽量减少站内滞留。另一方面,实行多批次不间断地护送受助人员返乡,确保“快接快送”。进一步加强滞留人员的日常管理,及时做好受助人员教育、安全和环境卫生的日常清洁、消毒等项管理工作,确保站内人员安全,让受助人员拥有一个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设立了救助引导牌、延伸了救助服务活动。在福利镇城市社区设立了三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点,并且已经开展了救助劝导服务工作,有关城市社区采用发放引导卡、以告知或引导的方式已经为救助站护送来站求助人员近10余人次。形成了以县救助管理站为龙头,以城市社区为救助网络体系,使救助管理工作覆盖面更广,工作效率更高,救助服务更快捷,更流利,确保了流浪乞讨人员应助尽助,城市社区救助点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关爱。
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民政部、省、市业务部门组织的救助管理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救助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在具体的救助管理服务过程中,全体干部职工想方设法让有求助意愿的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应有的救助,实施全天候接待,保证为前来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了救助管理工作的职能作用,确保了全县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劝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