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为民特制”活动:打造食品安全城市有益探索
2012-11-06 15:17:16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张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6日讯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们领略到中国“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就在人们意犹未尽之时,一场被市民称为“舌尖上的哈尔滨”的“为民特制”主题实践活动在冰城火热进行。

  今年4月到10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本报联合推出“为民特制、为企扬名,打造食品安全城,质监真情惠民众”活动。这是市质监局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凝神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要求开展的“十大民生”主题实践活动之一“食品安全进万家”的重要环节,是积极支持“建设文化名城、打造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更是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重要部署。

  连续24周,每周999份特制美食濡养着人们的味觉,拨动着百姓的心弦,刺激着人们的味蕾,也引发深层思考——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为民特制”意味着什么?为了什么?保证食品安全需要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需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的完善,需要监管部门管理水平的提升,怎样做到“三位一体”,共同提升?“为民特制”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为民特制

  食品安全意识的蝴蝶效应

  10月10日10时,“为民特制”活动的最后一期正式开始,在特制活动总监道出“实心实意为百姓,甜甜蜜蜜献真情”的独白20分钟后,999份特制椴树蜜被抢购一空。

  “五点多钟就从家出来了,就怕买不着。”第一个买到蜂蜜的朱阿姨是“为民特制”活动的老顾客了,“红肠、大列巴、酱油、白酒、大米都买过,真是好啊,那红肠我都没吃够。”朱阿姨是“组团”来的,排在她后面的两位是她的朋友,“我告诉他们这的东西好,他们试着买了一次,吃着好了,之后就跟我一样每次都来了。”买到蜂蜜的人满心欢喜地走了,那些排了队却没买着的人急了,围着“管事的”不放,软磨硬泡要买一份。市质监局副局长滕幼平只能连连作揖,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卖完了。”

  作为主管食品的副局长,滕幼平一直在琢磨两个问题:一是怎么能让老百姓吃上优质、安全、正宗的好食品;二是怎么能让老百姓理智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说白了,一是如何监管企业,二是如何提高市民食品安全意识。“为民特制”活动恰恰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滕幼平说:“提高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真不是件容易事,市民购买食品只图便宜,不顾安全,也真让人心痛。为了让提高认识的人更多,感受安全食品的人更多,市质监局每年都会搞‘实验室开放’、‘质监邀您看企业’等活动,但‘为民特制’避免以往各种活动的枯燥,是一次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宣传。老百姓亲口吃到了,知道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以后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挑选那些优质食品,还会把这种观念传递给朋友,这比我说一万遍都有效。”

  24期活动,每次999份特制食品,20余家名优食品生产企业经受了市民的考验,2万多人得到实惠,20余万人亲身感受过食品安全,记忆了食品安全,这不仅是一次千方百计惠民生的具体实践,也是一次声势浩大的食品安全宣传主题活动,更是提升市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全新探索。

  为企扬名

  提升食品名企的绝佳舞台

  要千方百计惠民生,更要凝神聚力谋发展。

  作为全市质监系统“食品安全进万家”的重要内容,“为民特制”不仅为消费者推介放心的食品,更为本土食品生产企业提升品牌实力,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但是谁家生产的食品好、管理细、标准高、设备精、规格严、信用高;谁是排头兵,谁的品质最优,虽然市民了解一些,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

  “为民特制”活动期间,市质监局推出了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按照优于普通食品的特制标准,本着选料精良、用料考究、减少添加、更富营养、低价惠民的原则,制作了24批特制食品。每一期的产品都受到市民追捧,市场对于高端产品的接受程度显而易见。市民的反映是对“特制”的最好检验。凭借着“为民特制”这个平台的推广,许多企业已经按“特制”标准推出了自己的全新高端产品。

  标准高自然品质好,品质好决定价格高,为了保证特制食品不因价格高而受冷落,市质监局与特制企业协调,商量以低价惠民销售。因此,活动中的特制食品都是低于成本价出售的,“亏幅”最小的为28%,但高质低价换来的是人们对品牌认知度的提升。

  “为民特制”促使企业在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这两个方面开展新的探索,更为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强品牌软实力提供了绝佳舞台。

  树立标杆

  监督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为民特制”“特”在哪?质量!

  活动开始前,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力实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活动方案,强调要专门组成专家团,对备选的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筛选,并结合“访百户企业,解百道难题”行动,逐一对企业各个生产环节进行考察,严把质量关,以确保特制食品的绝对优质和安全。随后,滕幼平副局长和他的同事们担起了为民把好食品安全关、引导市民消费放心食品的重任。在特制食品生产期间,市局食品处、各辖区局有关人员便“长”在了食品生产企业的车间中,全程实施专人驻厂监管。销售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全程现场监督,对活动中反馈的意见和问题认真进行记录和处理。

  滕幼平副局长告诉记者,“为民特制”活动证明,人们期盼的、更安全的、返璞归真的传统食品,通过监管部门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此次特制活动所积累的经验,不仅可以用于为民特制,还可以用于专业监管和社会宣传,“为民特制”活动在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方面树立了标杆,使监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新的契机

  打造食品安全城的有益探索

  “为民特制”,是为“千方百计惠民生”提供服务;“为企扬名”,是为“凝神聚力谋发展”提供支持;“质监真情惠民众”,是质监系统亲民爱民的实际举措;“打造食品安全城”,则是新一届政府未来五年抓食品安全的努力目标。

  以“为民特制”为契机,市质监局进一步加强我市食品生产从业者的道德教育,全面排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风险和隐患,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惩治失信行为,抓质量、保安全。

  同时,市质监局在以往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档案的基础上,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的监管形成了许可、检查、抽检、受理投诉举报、监督企业自查、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管效率。接下来,还将逐步探索打造食品安全厂、食品安全产业园、食品安全县(区)的新载体,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进程。

  对于打造食品安全城市这个目标,“为民特制”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更是一个新的契机。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