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7日讯(记者 李博) 7日,2012-2013年度野生东北虎保护工作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以进一步深化我省野生东北虎保护工作,做好2012-2013年度野生东北虎及其栖息地的科研、监测、宣传与保护区能力建设。
与会人员合影。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2012-2013年度野生东北虎保护工作研讨会召开。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颁发牌匾。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当日,国家林业局猫科研究中心与相关林业局、保护区签署联合开展研究协议,并为东方红林业局、迎春林业局、穆棱林业局、绥阳林业局、东宁县林业局、大佳河自然保护区6个单位颁发“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基地”牌匾。
黑龙江省尤其是森工林区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分布的重点区域之一。省森工总局副局长董杰在会上表示,此次工作会议的举办不仅关系到我省林区今后怎样监测、提高监测质量,也为掌握虎、豹种群现状以及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科学制定保护和恢复野生东北虎、豹措施,提供信息资料做了理论和技术上的准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董杰说,国家林业局猫科研究中心把东北虎科研基地设在东方红、迎春、穆棱、绥阳林业局,标志着森工林区野生东北虎、豹的保护和监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必将更加有力地促进保护和监测,推动森工林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主任马建章院士在会上说,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作为生态食物链顶端物种,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标志,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并且是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在我国不断加强虎、豹等猫科动物保护的进程中,对这些物种的科学研究将为其有效的开展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马建章介绍说,2011年12月,国家林业局依托东北林业大学,批准成立了“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并于今年6月正式揭牌运行开展工作,根本目的就是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积极打造猫科动物研究和交流平台,采取措施提升其保护、科研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猫科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
会议还就《WWF 2012-2013年度东北虎、东北豹保护工作框架介绍》、《东北虎、豹及其猎物监测标准和监测体系实施方案》、《WWF2012-2013年东北虎/豹监测工作计划》等进行了报告,并就《黑龙江省东北豹2012年冬季调查方案》、《巡护员评奖及野外活动方案》等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