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8日讯 省森工林区全力实施天保工程,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公顷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为全省农业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生态保障
十月,龙江大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通往山河屯林业局的道路两侧,远山环抱的大片稻田,就是著名的五常大米产地。这里,大面积水稻已经收割完毕,整整齐齐码在田中的稻捆儿和崭新的稻茬,在青山旁、蓝天下泛着灿灿金黄,格外醒目。
今年,我省粮食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可达1250亿斤以上,实现“九连增”,并将创造连续五年年增产粮食100亿斤以上的辉煌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与我省森工林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抚育扩大面积,实现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公顷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四增长”,确保了国家重要森林生态屏障的建设,休戚相关。
今年7月2日~5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部分成员组成视察组,深入森工林区,对森工实施天保工程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4天、行程1600公里的考察,并在近期完成了《关于视察森工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和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近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森工总局党政领导班子、森工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面对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局面和木材产量大幅调减的严峻局面,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积极实施天保工程、推进产业发展,林区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森工林区的森林面积提高了13.6%,森林总蓄积提高了23.8%,公顷蓄积提高了14.5%,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8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公顷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四增长”,为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省农业的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生态保障。
“四增长”使我省的生态恶化形势开始向生态良好转变,使资源危机开始向资源总量增加、资源质量提高转变,使生态建设成效越来越突出。森工林区净增的1.52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可吸收二氧化碳2.78亿吨、释放氧气2.46亿吨;广袤森林提供的固碳制氧、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等功能价值达3447.9亿元;森林生态环境改善,使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平衡;森林结构得到优化、气候条件得到改善、涵养了水源、减少了水土流失,客观上为我省农业的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生态保障。